皕晟百科
ENCYCLOPEDIAS
|
质子治疗系统受理号: CQZ2201112
医疗器械产品注册技术审评报告
产品中文名称: 产品管理类别: 申 请 人 名 称: 质子治疗系统 第三类 上海艾普强粒子设备有限公司
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 医疗器械技术审评中心 — 1 —
目 录 基本信息 3 一、申请人名称 3 二、申请人住所 3 三、生产地址 3 技术审评概述 4 一、产品概述 4 二、临床前研究概述 5 三、临床评价概述 8 四、产品受益风险判定 9 综合评价意见 11
— 2 —
一、申请人名称 上海艾普强粒子设备有限公司 二、申请人住所 上海市嘉定工业区叶城路 1411 号 2 幢一层 A 区 三、生产地址 上海市嘉定区兴贤路 1180 号 1 幢
— 3 —
一、产品概述 (一) 产品结构及组成 质子治疗系统包括加速器系统和治疗系统两部分。其中 加速器系统包括注入器系统、低能传输系统、主加速器系统、 高能束流传输系统、辅助电气系统;治疗系统包括固定束治 疗系统、 180°旋转束治疗系统和治疗计划系统。 (二) 产品适用范围 该产品提供质子束进行放射治疗, 适用于治疗全身实体 恶性肿瘤及某些良性疾病,具体适应症应由临床医师根据实 际情况确定。 (三)型号/规格 SAPT-PS-01 (四)工作原理 质子治疗系统由离子源产生质子, 经同步加速器加速至 需要的能量, 经束流传输系统传输到治疗室进行治疗。 注入器系统由离子源和直线加速器组成,其中的离子源 产生质子,随后通过直线加速器进行初步加速, 加速后的低 能质子束由低能传输系统进行输运,通过注入系统注入到主 加速器系统同步加速器中,同步加速器将低能质子进一步加 速到治疗所需的能量(约 70~235 MeV) ,随后通过引出系 — 4 —
统将高能质子束引出到高能束流传输系统,高能束流传输系 统将质子输运到需要进行治疗的治疗室。 该系统包括固定束治疗室、180°旋转束治疗室两个治疗 室,采用笔形束扫描的束流配送方式, 通过调整加速器引出 束流能量以改变治疗深度,调整治疗头扫描磁铁磁场改变笔 形束扫描位置。治疗系统根据每名患者的治疗计划逐点精确 控制质子束流位置和剂量,实现对患者靶区的适形照射治疗。 二、临床前研究概述 (一) 产品性能研究 申请人参考《质子碳离子治疗系统技术审查指导原则》 要求制定了相关性能要求。主要性能包括束流性能、图像引 导系统性能、 患者支撑系统性能、激光定位系统性能、 治疗 计划系统性能和治疗控制系统性能等。 其中产品束流性能、 患者支撑装置部分机械性能参考了IEC 62667《轻离子束系统 性能指标要求》 , 图像引导系统性能符合YY 1650-2019《X 射线图像引导放射治疗设备 性能和试验方法》 要求。 申请人针对上述性能指标提交了产品性能研究资料,同 时提交了产品技术要求与产品检测报告,检测结果与产品技 术要求相符。 (二) 生物相容性 该产品与人体接触方式为表面接触医疗器械, 接触部位 为皮肤, 接触时间为短期接触。 — 5 —
申请人根据GB/T 16886.1-2011 《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第 1部分: 风险管理过程中的评价与试验》进行了生物相容性评 价,产品生物相容性风险可接受。 (三)消毒 终端用户使用时, 需对系统部件表面进行定期消毒。消 毒方法在说明书中进行了规定。 (四) 产品有效期和包装 产品有效期为25年,申请人提供了产品有效期的验证报 告。验证方法为故障数据分析、疲劳仿真、加速寿命试验、 采信供应商数据等多种评价方法。 (五)软件研究 该产品共有4个软件。软件安全级别均为C级。软件名称: 放射治疗计划系统软件、型号规格:RayStation 、发布版本: 10.1 、完整版本10.1.0.613;软件名称: 治疗控制终端系统软 件、型号规格:SAPT-TCCS 、发布和完整版本: 2.1.6;软件 名称:图像引导系统、型号规格: IGPS 、发布和完整版本: 1.1.0;软件名称: 呼吸运动管理系统、型号规格: OGTS、发 布和完整版本:1.0.0。 申请人按照《医疗器械软件注册审查指导原则(2022年 修订版) 》的要求,提交了自研软件研究报告、现成软件组 件研究报告、外部软件环境评估报告和GB/T 25000.51-2016 自测报告,证明该产品软件设计开发过程规范可控,综合剩 — 6 —
余风险均可接受。 申请人根据《医疗器械网络安全注册审查指导原则 (2022年修订版)》的要求, 提交了软件网络安全研究报告, 基本符合要求。 (六)其他 该产品符合以下强制性标准要求: GB 4793.1-2007《测量、控制和实验室用电气设备的安 全要求第1部分通用要求》 GB 7247.1-2012《激光产品的安全第1部分:设备分类、 要求和用户指南》 GB 9706.1-2007《医用电气设备第1部分:安全通用要求》 GB 9706.3-2000《医用电气设备 第2部分 诊断X射线发 生装置的高压发生器安全专用要求》 GB 9706.3-2000《医用电气设备 第2部分 诊断X射线发 生装置的高压发生器安全专用要求第1号修改单》 GB 9706.11- 1997《医用电气设备第二部分:医用诊断X 射线源组件和X射线管组件安全专用要求》 GB 9706.12- 1997《医用电气设备第一部分:安全通用要 求三.并列标准诊断X射线设备辐射防护通用要求》 GB 9706.14- 1997《医用电气设备第2部分:X射线设备 附属设备安全专用要求》 GB 9706.15-2008《医用电气设备 第一部分:安全通用
— 7 —
YY 0505-2012 医用电气设备 第1-2部分 安全通用要求 并列标准 电磁兼容 要求和试验 YY 0637-2013 《医用电气设备放射治疗计划系统的安全 要求》 YY 1650-2019《X射线图像引导放射治疗设备 性能和试 验方法》 申请人提交了相应检测报告, 证明该产品符合上述标准 要求。 三、临床评价概述 申请人通过临床试验路径开展临床评价。临床试验采用 前瞻性、单组目标值设计,入组47例受试者。临床试验主要 有效性评价指标为肿瘤局部控制率(TCP),次要有效性评价 指标包括客观缓解率(ORR)、缓解持续时间、无进展生存期 和 总 生存期。 安全性指标包括 常 见不 良 事件评价标准 (CTCAE)3级-5级急性毒性反应的比例、实验室检查、肿瘤 标志物、肿瘤复发率、常见不良事件评价标准(CTCAE) 1级 和2级急性毒性反应的比例、不良事件(AE)发生情况、严 重不良事件( SAE) 发生情况、器械缺陷发生情况等。 临床试验结果显示,47例受试者均纳入分析,治疗结束后 12周TCP及其95%CI为100% ( 92.5%,100%), 95%下限大于 目标值80%;治疗结束后3天、4周、 12周ORR及其95%CI分别 — 8 —
为48.9% ( 34. 1%,63.9%)、 53.2% ( 38. 1%,67.9%)、 59.6% ( 44.3% ,73.6%) ;治疗结束后12周, 无受试者出现疾病进 展、死亡及失访事件。 治疗结束后12周, 47例受试者CTCAE3级-5级毒性反应 的比例为0,且未出现4级、5级急性毒性反应; 放射治疗期间, 未发现试验医疗器械的器械缺陷。不良事件主要为白细胞计 数降低, 中性粒细胞计数降低, 贫血以及便秘等。共3例受试 者发生4例次SAE,包括脑梗复发、胰头占位性病变、血管性 头痛、肺炎。对AE和SAE与试验医疗器械相关性进行分析, 均与试验医疗器械无关。 综上,临床评价资料符合技术审评要求。 四、产品受益风险判定 产品受益: 该产品提供质子束进行放射治疗, 适用于治疗全身实体 恶性肿瘤及某些良性疾病,具体适应症应由临床医师根据实 际情况确定。 产品风险: 1、该产品可产生电离辐射,对患者、操作者、周围环境 等有电离辐射风险,通过建筑物和加速器系统辐射防护安全 设计、用户培训、操作手册提示、环境保护评估等进行风险 控制,风险在可接受范围内。 2、用户使用不规范导致的风险, 通过用户培训、 说明书
— 9 —
提示、对设备的工作环境进行监控、对设备质控程序进行培 训等进行风险控制,风险在可接受范围内。 3、该产品电气、机械等方面的风险,通过安全设计、说 明书提示、专业团队维护等进行风险控制,风险在可接受范 围内。 综上,可认为该产品受益大于风险。
— 10 —
申请人申请境内第三类医疗器械产品注册, 该产品为创 新医疗器械 (CQTS2000182) ,注册申报资料齐全, 符合要 求。 依据《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》(国务院令第739号) 、 《医疗器械注册与备案管理办法》(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令第47号) 等相关医疗器械法规及配套规章, 技术审评经系 统评价产品安全性和有效性后, 基于当前认知水平,认为该 产品受益大于风险,注册申报资料符合现行技术审评要求, 建议予以注册。 鉴于该产品远期安全性、有效性尚需进一步追踪, 建议 申请人在注册后进行以下工作: 1、产品上市后继续开展临床研究, 关注患者治疗的短期 疗效、长期疗效以及不良事件,最长随访周期宜达到 5 年。 2、进一步加强产品网络安全漏洞评估工作。
2022 年 9 月 22 日 上一篇优美莫司涂层冠状动脉球囊扩张导管下一篇集成膜式氧合器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