皕晟百科
ENCYCLOPEDIAS
|
植入式左心室辅助系统受理号: CQZ2101495
医疗器械产品注册技术审评报告
产品中文名称:植入式左心室辅助系统 产品管理类别:第三类 申 请 人 名 称:航天泰心科技有限公司
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 医疗器械技术审评中心
— 1 —
目 录
基本信息 3 一、申请人名称 3 二、申请人住所 3 三、生产地址 3 技术审评概述 4 一、产品概述 4 二、临床前研究概述 5 三、临床评价概述 8 四、产品受益风险判定 10 综合评价意见 12
— 2 —
一、申请人名称 航天泰心科技有限公司 二、申请人住所 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海云街 80 号 17 号厂房 B3-04 号、 B3-05 号、 B3-06 号车间 三、生产地址 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海云街 80 号 17 号厂房 B3-04 号、 B3-05 号、 B3-06 号车间
— 3 —
一、产品概述 (一) 产品结构及组成 该产品由植入部件(血泵 (型号 HeartCon) 、心室缝合环、 人造血管保护架) 、手术工具(心脏开孔工具、旋紧工具、经 皮导线牵引工具、入口管保护帽、手术用经皮导线延长线) 、 体外部件(控制器、控制器电源延长线、交流电源适配器、锂 离子电池、电池充电器、监控器(选配) 、监控器数据线(选 配)、患者背包和淋浴包)组成。 (二) 产品适用范围 该产品与特定人工血管配套使用,为进展期难治性左心衰 患者血液循环提供机械支持,用于心脏移植前或恢复心脏功能 的过渡治疗。供具备心脏移植条件与术后综合护理能力的医疗 机构使用,医务人员、院外护理人员以及患者须通过相应培训。 抗凝治疗不耐受患者禁用。 (三)型号/规格 HeartCon (四)工作原理 该产品的血泵植入人体后与自然心脏并联,血泵入口管插
— 4 —
入左心室的心尖部位, 出口经人造血管与主动脉相连。血泵工 作时将左心室内的血液引入血泵,通过血泵蜗壳内悬浮的叶轮 旋转产生的离心力将血液从血泵排出,灌注入主动脉。从而实 现帮助心室卸荷和辅助供血的目的。 该产品采用磁液悬浮技术,血泵的转子在磁浮力和液浮力 的共同作用下悬浮运转。 二、临床前研究概述 (一) 产品性能研究 该产品性能指标包括尺寸与重量、外观与结构、系统性能、 控制精度、血泵性能、控制器性能、导线性能、连接牢固度、 手术工具性能、监控器功能、电池充电器和交流电源适配器性 能、化学性能、细菌内毒素、无菌、环氧乙烷残留量、可靠性、 电气安全、 系统安全、 电磁兼容、报警、 有源植入式医疗器械 安全、网络安全等要求。 申请人提交了血泵磁悬浮仿真、永磁轴承仿真、血泵轴向 磁场盘式无刷电机电磁场仿真分析、离心血泵仿真与优化研究、 血泵流场仿真分析、血泵温度场仿真分析等关键性能指标研究 资料,并提交了产品技术要求与产品检测报告,检测结果与产 品技术要求相符。 (二) 生物相容性
— 5 —
该产品所含血泵与血液持久接触,血泵经皮导线、心室缝 合环、人造血管保护架与组织持久接触,心脏开孔工具、旋紧 工具、经皮导线牵引工具与组织短期接触。 申请人按照 GB/T 16886.1 标准要求开展了生物相容性评 价,包括体外细胞毒性试验、致敏试验、皮内反应试验、急性 全身毒性试验、亚慢性毒性试验、遗传毒性试验、植入试验、 血液相容性试验(补体激活试验、凝血试验、溶血试验(材料 溶血、 连续流动血泵溶血 ) 、体外血栓形成试验、血小板试验、 血液学试验) 、热原试验,证实该产品生物相容性风险可接受。 (三)灭菌 该产品所含植入部件、手术工具为无菌部件,采用环氧乙 烷灭菌。 申请人按照 GB 18279.1-2015 《医疗保健产品灭菌 环氧乙 烷 第 1 部分: 医疗器械灭菌过程的开发、确认和常规控制的 要求》提供了灭菌确认资料,证实产品无菌保证水平( SAL) 满足要求。 (四) 产品有效期和包装 申请人提交了产品有效期研究资料,通过老化试验和加速 寿命试验等方式确定产品有效期。其中,血泵、植入附件、手 术附件和手术工具的无菌货架有效期为 2 年。 锂离子电池使用
— 6 —
期限为 1 年( 500 个充放电循环) ,其他非无菌部件使用期限 为 1 年。 申请人提供了无菌初包装工艺的确认资料,进行了温湿度 处理试验、人工搬运试验、车辆堆码试验、松散载荷振动试验、 低气压(高海拔) 危害试验、车辆振动试验、随机振动试验等 试验,证实包装完整性符合要求。 (五)动物研究 申请人采用羊模型开展了动物试验,周期为90 天,动物数 量 6 只,研究过程进行的临床观察和实验室检查表明,实验动 物无血栓形成和出血迹象,未发生溶血等不良事件,肝肾功能 无明显改变。实验动物主要器官剖检后均未见明显异常。拆解 血泵检查均无血栓、叶轮表面光洁。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对长 期在体植入的血泵中与血液接触的钛合金及陶瓷表面进行观 察,未发现蛋白黏附,血管细胞增殖覆盖等现象。试验结果表 明,产品达到预期性能。 (六)软件研究 该产品包含 3 个软件,软件安全性级别均为C 级, 其中控 制器控制软件发布版本 HCS1.3,完整版本 HCS1.3;控制器驱 动软件发布版本 HDS1.2,完整版本 HDS1.2;监控器软件发布 版本 HMS1.3,完整版本 HMS1.3。
— 7 —
申请人提交了相应软件描述文档, 证实该产品软件设计开 发过程规范受控, 剩余风险均可接受。提交了网络安全描述文 档,证实该产品现有网络安全风险可控, 已制定网络安全事件 应急响应预案。 该产品符合以下安全标准要求: GB 9706.1-2007 医用电气设备 第 1 部分:安全通用要求; GB 9706.15-2008 医用电气设备 第 1- 1 部分:安全通用要 求 并列标准:医用电气系统安全要求; YY 0505-2012 医用电气设备 第 1-2 部分:安全通用要求 并列标准:电磁兼容 要求和试验; YY 0709-2009 医用电气设备 第 1-8 部分:安全通用要求 并列标准:通用要求 医用电气设备和医用电气系统中报警系统 的测试和指南; GB 16174.1-2015 手术植入物 有源植入式医疗器械 第 1 部分:安全、标记和制造商所提供信息的通用要求。 申请人提交了相应检测报告,证实该产品符合上述安全标 准要求。 三、临床评价概述
— 8 —
该产品采用临床试验路径开展临床评价。临床试验在泰达 国际心血管病医院、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、广东省人民医院、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、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、中南大学湘雅二医 院、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、南京市第一医院、上海长海 医院、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、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等 11 家医院开展。 该临床试验设计为前瞻性、多中心、单组目标值设计,试 验共入组 50 例受试者, 主要评价指标是生存率,使用 HeartCon 辅助 90 天内未发生致残性卒中(致残性卒中指卒中后60 天mRS 评分大于 3 分)且没有发生因器械问题导致的再次手术(更换 或移除) 。次要评价指标包括 NYHA 心功能分级、 6 分钟步行 测试、生活质量评分包括生活质量量表(KCCQ)和 EuroQoL EQ-5D-5L、神经系统状态评分包括 Rankin 量表(mRS 评分)和美 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(NIHSS)、超声心动图( LVEF 和各心腔大小) 、NT-proBNP/BNP (注:两个项目均可检查时, 以 NT-proBNP 的结果作为评价指标) ;安全性评价的内容包括 设备故障的发生率和不良事件发生率。 临床试验结果显示: 患者在 3 个月内心接受心脏移植、或者在 3 个月内因心脏 康复而将器械移除, 不计入生存病例。 FAS 集 50 例受试者植入
— 9 —
HeartCon 后 90 天内的生存例数 48 例, 生存率 96.00%。PPS 集 49 例受试者植入 HeartCon 后90 天内的生存例数 47 例,生存率 95.92%。 若将所有 3 个月内接受心脏移植或在 3 个月内因心脏康复 而移除器械、器械更换(无论是否器械原因) 的情形均不计入 生存病例。则 FAS 集 50 例受试者植入 HeartCon 后90 天内的生 存例数 46 例, 生存率 92.00%。PPS 集 49 例受试者植入 HeartCon 后 90 天内的生存例数 45 例, 生存率 91.84%。次要评价指标显 示:NYHA 分级、6 分钟步行试验、 NT-proBNP、生活质量评分、 超声心动图结果等能手术前改善, 神经系统评价(改良 Rankin 量表评分及 NIHSS) 结果显示, 本试验未发生致残性卒中。 关于不良事件,临床试验过程中发生的不良事件如下:精 神病发作 6 例次、静脉血栓栓塞 2 例次、溶血 3 例次、神经功 能障碍 9 例次、肾功能不全 3 例次、心包积液 8 例次、心律失 常 18 例次、严重出血 3 例次、严重感染 30 例次。综上, 临床 评价资料符合目前技术审评要求。 四、产品受益风险判定 该产品临床主要受益为: 能够为进展期难治性左心衰患者 血液循环提供机械支持,用于心脏移植前或恢复心脏功能的过 渡治疗。
— 10 —
该产品临床主要风险包括: (一) 右心衰竭、感染、神经 系统功能障碍、心律失常、心包积液、精神疾病发作、静脉血 栓栓塞、非中枢神经系统动脉血栓栓塞、肾功能障碍等并发症, 须通过规范的临床管理体系进行风险控制,特别是术后综合护 理能力建设; (二) 产品故障导致的风险,通过日常维护进行 风险控制; (三) 产品临床经验较少导致的风险,通过专业培 训进行风险控制,包括医务人员、院外护理人员以及患者。临 床使用需进一步评估产品剩余风险。 本产品禁忌证包括: 1.体表面积(BSA)小于 1.2m2 的患者; 2.孕妇; 3.抗凝治疗不耐受患者。 综上,产品临床使用的受益大于风险。
— 11 —
申 请 人 申 请境 内 第 三 类创 新 医 疗器械 (创 新 编 号: CQTS1800094)产品注册,注册申报资料齐全,符合要求。 依据《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》(国务院令第 739 号) 、 《医疗器械注册与备案管理办法》(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令 第 47 号) 等相关医疗器械法规及配套规章,技术审评经系统 评价产品安全性和有效性后,基于当前认知水平,认为该产品 临床使用受益大于风险, 注册申报资料符合现行技术审评要求, 建议予以注册。 鉴于该产品远期安全性、有效性尚需进一步追踪,建议申 请人在注册后进行以下工作: 1.继续开展产品可靠性研究。 2.上市后对所有植入者进行跟踪随访, 制定随访方案, 明确 观察指标、随访时间,需关注患者右心衰竭、感染、神经系统 功能障碍、心律失常、心包积液、精神疾病发作、静脉血栓栓 塞、非中枢神经系统动脉血栓栓塞、肾功能障碍等并发症以及 器械故障的发生情况,相关上市后随访情况需形成年度随访报 告。 2022 年 7 月 12 日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