皕晟百科
ENCYCLOPEDIAS
|
一次性使用血管内成像导管受理号:CQZ2100508
医疗器械产品注册技术审评报告
产品中文名称:一次性使用血管内成像导管 产品管理类别:第三类 申 请 人 名称:全景恒升 (北京) 科学技术有限公司
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 医疗器械技术审评中心
— 1 —
目 录
基本信息 3 一、 申请人名称 3 二、 申请人住所 3 三、生产地址 3 技术审评概述 4 一、产品概述 4 二、临床前研究概述 5 三、临床评价概述 6 四、产品受益风险判定 7 综合评价意见 8
— 2 —
一、申请人名称 全景恒升 (北京) 科学技术有限公司 二、申请人住所 北京市顺义区仁和镇顺西南路 8 号院 1 号楼一层 A 区 三、生产地址 北京市顺义区仁和镇顺西南路 8 号院 1 号楼一层 A 区、二层 299 室 A 区、东侧一层 A 区
— 3 —
一、产品概述 (一) 产品结构及组成 产品由外鞘管、成像轴、压力延长管和三通连接件组成, 其中外鞘管包括接头、接头保护帽、冲洗 口、回拉管、行程管、 近端鞘管、远端鞘管、快速交换头和显影环,成像轴包括接头、 扭矩弹簧和探头。 C1- 1 型中的探头为超声探头和光学探头;C2- 1 型中的探头 为超声探头;C3- 1 型中的探头为光学探头。 (二) 产品适用范围 该产品与同公司生产的血管内成像设备 (型号:S1 ) 配 合使用,用于在医疗机构中需要进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的 冠状动脉成像,包括血管内超声成像(IVUS)和血管内光相干断层 成像(OCT)。 一次性使用血管内成像导管的 OCT 成像功能适用 的冠脉血管直径范围是 2.0-4.0mm,不适用于左冠状动脉主干或 以前做过旁路手术的目标血管。 (三) 型号/规格
C1- 1 、C2- 1 、C3- 1 (四) 工作原理
— 4 —
血管内成像导管为一次性使用无菌产品,用于在进行经皮 冠状动脉介入手术时,与 S1 型血管内成像设备的探头接口单元 相连接,通过经皮穿刺建立血管通道,成像导管通过该通道进 入血管病变远端位置, 由成像设备驱动探头进行 360°旋转和回 撤,在血管内发射超声及近红外光作用于血管侧壁,并获取超 声回波和光反射信号,经成像设备处理得到血管内超声图像和 光相干断层图像。 二、临床前研究概述 (一) 产品性能研究 申请人提供了产品性能研究资料以及产品技术要求的研究 和编制说明,给出了包括超声和光学的扫描深度、分辨率、几 何位置精度、二者图像配准精度,光学性能,导管的物理性能、 化学性能等功能性、安全性指标以及与质量控制相关的其他指 标的确定依据,给出了所采用的标准或方法,明确了标准或方 法采用的原因及理论基础。 引用标准:GB 9706. 1-2007 、GB 9706.9-2008 、YY 0505-2012 、YY 0285. 1-2017。 (二) 生物相容性 依据 GB/T 16886. 1-2011 对成品中与患者直接接触的材料 的生物相容性进行了评价。所评价材料短时接触人体循环血液, 实施了生物学试验 (细胞毒性、皮内反应、致敏、急性全身毒
— 5 —
性、血液相容性、血栓形成、凝血、热原),提交了济南医疗器 械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出具的生物学试验报告。 该产品为生产企业进行环氧乙烷灭菌, 无菌保证水平 ( SAL) 为 10-6。依据 ISO11135- 1 标准对灭菌过程进行确认, 提供了灭菌确认报告。采用自然解析的方法去除残留,提供了 残留量测试报告。 (四) 产品有效期和包装 成像导管的货架有效期为2 年, 申请人提供了有效期验证 测试报告。运输试验后对包装性能和产品性能进行测试,结果 符合要求。 (五) 其他研究 成像质量方面, 申请人提交了《血管内成像设备及导管临 床试验图像质量对比分析报告》,提供了与同类产品成像质量的 对比分析。 三、临床评价概述 申请人通过临床试验的方式进行临床评价。 该试验通过与已上市单功能的血管内超声和光学相干断层 成像产品对比,评价对冠状动脉成像的安全性和有效性,试验 采用前瞻性、多中心、自身对照,非劣效试验设计的临床研究,
— 6 —
主要有效性评价指标为清晰支架获取率;次要有效性评价 指标包括清晰图像长度>24mm 的受试者比例、观察冠状动脉内 微结构的改变、器械成功率;安全性评价指标为术中并发症发 生率。 试验结果显示:申报器械主要评价指标非劣效于对照产品, 且具有统计学意义;试验产品性能满足临床使用有效性的目标 要求。试验过程中未发生与试验器械相关的不良事件。 试验结果表明申报产品各项评价指标及安全性均不劣于对 照产品。 四、产品受益风险判定 受益:在医疗机构中,对需要进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 进行冠状动脉成像,可 IVUS 和 OCT 成像。OCT 成像功能适用 的血管直径范围为 2.0-4.0mm。 风险:术中与该器械相关的风险主要包括成像过程中血管 痉挛、急性堵塞、夹层形成、血栓形成等。 经综合评价,在目前认知水平上,该产品在正常使用条件 下临床受益大于风险。
— 7 —
注册申请人申请境内第三类医疗器械注册,该申请项目适 用于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查程序 (受理号 CQTS1800150),提 供的产品注册申请资料齐全。 依据《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》( 国务院令第 680 号 )、《医 疗器械注册管理办法》(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令第4 号) 等相关医疗器械法规与配套规章,经对申请人提交的注册申报 资料进行系统评价, 申报产品符合安全性、有效性的要求,符合 现有认知水平,建议准予注册。
2022 年 5 月 16 日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