皕晟百科
ENCYCLOPEDIAS
|
经导管植入式无导线起搏系统受理号:JQZ2100419
医疗器械产品注册技术审评报告
产品中文名称:经导管植入式无导线起搏系统 英文 (原文) 名称:Transcatheter Leadless Pacing System 产品管理类别:第三类
申 请 人 名 称:Medtronic Inc. 美敦力公司
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 医疗器械技术审评中心
— 1 —
目 录
基本信息 3 一、 申请人名称 3 二、 申请人住所 3 三、生产地址 3 产品审评摘要 4 一、产品概述 4 二、临床前研究摘要 5 三、临床评价摘要 8 四、风险分析及说明书提示 10 综合评价意见 13
— 2 —
一、 申请人名称 Medtronic Inc. 美敦力公司 二、 申请人住所 710 Medtronic Parkway N.E. Minneapolis MN 55432 USA 三、 生产地址 Parkmore Business Park West, Galway, Ireland
— 3 —
一、产品概述 (一) 产品结构及组成 该产品由植入式脉冲发生器 (含固定翼) 和输送导管组成。 (二) 产品适用范围 该系统可在右心室内感知患者心脏活动,监测心动过缓心 律并针对心动过缓提供起搏治疗。 本产品为磁共振环境条件安全的医疗器械,在规定的条 件下以及保证对患者和植入设备采取了特殊保护措施的前提下, 患者可接受临床1.5T和3.0T场强的磁共振成像检查。 适用人群和关于磁共振成像检查的具体要求详见产品说 明书。 (三) 型号/规格
MC1AVR1 (四) 工作原理 该产品中植入式脉冲发生器 ( 以下简称器械),包含4个用 于器械主动固定的固定翼,可将器械固定在右心室。该器械利 用封装在器械钛胶囊内的感知和起搏电极感知患者心脏的电活 动,通过向右心室提供频率应答式心动过缓起搏来监测和调节 患者心率。
— 4 —
该器械内置三轴加速度计采集心脏内的机械信号,在无需 植入心房电极的条件下,实现房室同步起搏。 该产品中输送导管设计用于携带、输送、放置器械,经股 静脉进入右心室后将器械植入。 (一) 产品性能研究 该产品性能指标包括电性能指标 (起搏模式、脉幅、脉宽、 低限频率、灵敏度、逸博间期、输入阻抗、空白期、上限跟踪 频率、传感器上限频率、A3阈值、A4阈值、感知AV间期、 PVARP 、PVAB)、功能指标 ( 电池余量指示、紧急起搏模式、 程控与问询功能)、输送导管性能 ( 外观、尺寸、尖端构形、 输送导管管身及导管座与管身连接处的峰值拉力、无泄漏试验、 水合性、可调控性、器械展开、射线可探测性 )、化学性能 (包括还原物质、金属离子、酸碱度、蒸发残渣、紫外吸光 度 )、系统无菌、环氧乙烷残留量、颗粒物释放、 药物性能 (醋酸地塞米松洗脱速率、醋酸地塞米松鉴别和含量测定)、 细菌内毒素、传输协议、有源植入式医疗器械通用要求、起搏 器专用要求。 申请人针对上述各项性能提交了产品性能研究资料,磁共 振环境条件安全性能研究资料,并提交了产品技术要求与产品 检测报告,检测结果与产品技术要求相符。 — 5 —
(二) 生物相容性 该产品中植入式脉冲发生器与循环血液持久接触,输送导 管与循环血液短期接触。 申请人根据GB/T 16886. 1-2011《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 第1 部分:风险管理过程中的评价与试验》进行了生物相容性评价, 证明产品生物相容性风险可接受。 (三) 灭菌 该产品为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器械, 以无菌状态提供,采 用环氧乙烷灭菌。 申请人提供了灭菌确认报告,证明产品无菌 保证水平为10-6。环氧乙烷残留量不大于10μg/g。 (四) 产品有效期和包装 申请人提供了有效期研究资料,有效期评价基于系统灭菌 完整性、器械混合电路和输送系统耐久性、 电池寿命、带有类 固醇释放控制装置的稳定性四个主要因素,通过加速老化试验, 实时老化试验,药物稳定性试验验证了货架有效期,其货架有 效期为18个月。 依据《有源医疗器械使用期限指导原则》提交了产品稳定 性研究资料。产品使用期限主要受电池、 电路、使用条件等因 素影响, 申请人根据推荐设置和GB16174.2-2015标准计算了产 品预计使用寿命和延长服务年限,通过试验验证了产品使用期 限,并在说明书中列出。 — 6 —
申请人提供了无菌包装验证报告,并提交了产品运输包装 验证报告,证实包装完整性符合设计要求。 (五) 动物试验研究 申请人采用3头农场猪开展了动物试验。评价了产品VDD 功能 (心房跟踪、心室频率平滑和AV传导模式转换的自动/手 动设置) 和植入时、1周随访监测时的起搏、感知和阻抗性能 的器械测量能力。研究结果表明该产品在长期植入体内时功能 符合设计要求。 (六) 软件研究 该产品软件安全性级别为C级,发布版本为Baseline4. 1。 申请人提交了相应级别的软件描述文档和软件版本命名规 则真实性声明,证实该产品软件设计开发过程规范可控,综合 剩余风险均可接受。 申请人提交了网络安全描述文档,证明该产品现有网络安 全风险可控, 已建立网络安全应急响应预案。 (七) 有源设备安全性指标 该产品符合以下强制性性标准: GB16174. 1-2015 《手术植入物-有源植入式医疗器械- 第 1 部分: 安全、标记和制造商所提供信息的通用要求》 GB16174.2-2015 《手术植入物-有源植入式医疗器械- 第 2 部分: 心脏起搏器》 — 7 —
YY0285. 1-2017 《一次性使用无菌血管内导管— 第 1 部分: 通用要求》 申请人按照《医疗器械临床评价技术指导原则》采用同品 种比对和临床试验路径递交申报产品 (Micra AV) 的临床评价 资料,选取申请人前代产品经导管植入式无导线起搏系统 ( 国 械注进20193120297,Micra VR) 作为同品种器械。 申报产品 与同品种器械的主要差异是增加了机械感知和房室同步起搏技 术, 申报产品利用内置三轴加速度计在心室内感知心房机械信 号,实现房室同步起搏。针对差异部分, 申请人提交了申报产 品相关的台架试验数据、 以及4项可行性临床研究 (MASS研 究,MASS 2研究,MARVEL研究,MARVEL EVOLVE研究 ) 和1项关键性临床研究 (MARVEL 2研究 ) 的数据,相关临床 研究均是通过在同品种产品Micra VR上安装迭代中的AV算法 开展。 其中关键性临床研究MARVEL 2研究是一项全球、前瞻性、 多中心临床研究,研究目的为证明基于加速计的心房感知算法 为窦房结功能正常且患有房室传导阻滞的患 者提供房室同步 起搏的操作安全性和有效性。该研究在全球12家研究中心开展, 共纳入75例受试者,主要有效性目标是证明所安装算法功能在
— 8 —
窦房结功能正常伴持续性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受试者中提供的房 室同步起搏优于Micra 的 VVI起搏,设置的主要疗效终点为对 于至少70%的经由ECG确认的P波,可在P波后300 ms内起搏或 感知心室搏动,主要安全性目标是证明MARVEL 2功能可按预 期提供起搏,设置的主要安全性终点为监测期间受试者未发生 停搏持续时间超过两个心动周期或感知过度诱发的心动过速发 作超过3 min。研究结果为在主要为房室传导阻滞的患者中 ( 占所有患者的51.9%),平均房室同步百分比从VVI起搏期间 的26.8%增加到VDD起搏期间的89.2%,达到主要疗效终点; 受试者未发生感知过度诱发的心动过速,达到主要安全性终点。 研究结果显示,AV算法通过机械感知,在静息期间提供房室 同步起搏, 以改善心脏功能。 在此基础上,为 了进一步确认申报产品与MARVEL2研究 中所用器械的等效性, 申请人对Micra AV和安装AV算法的 Micra VR开展了设计验证对比,并在心脏模拟器上使用在既 往临床试验中收集到的真实患者数据,分别开展模拟真实使用 条件的台架试验,确认两者的等效性。 此外, 申请人为跟踪Micra AV的长期安全有效性,开展了 境外上市后研究。根据18个月的期中报告, 已纳入了全球50个 临床机构的179例病例,在此报告期间,植入成功率为100% , 累计器械随访时间为146.92个月,最长随访时间为11. 17个月, — 9 —
未报告与Micra系统或手术相关的死亡案例, 1例80岁患者被 判定为需要改为植入经静脉双腔起搏器治疗。 申请人结合申报产品和同品种器械的设计验证对比、模拟 真实使用条件台架试验对比、临床试验数据、境外上市后研究、 临床文献数据和临床经验数据 (境外上市后不良事件及投诉等 资料) 等进行了分析,论证差异性不对申报产品临床安全有效 性造成不利影响。 四、产品受益风险判定 (一) 受益评估 申报产品在前代产品的基础上增加了机械感知和房室同步 起搏技术,利用内置三轴加速度计在心室内感知心房机械信号, 实现房室同步起搏,与 已有的VVI单心室起搏模式相比,房室 同步起搏可以通过在心房收缩后的适当间期对心室起搏进行计 时,增加心室中的血液量,使得每次心室搏动时的每搏输出量 增加,从而带来相应的临床受益。 (二) 风险评估 初始植入或器械更换期间出现手术相关并发症;算法原因、 环境或器械故障/磨损导致治疗失败;右心室心尖部起搏加重 心力衰竭;起搏器综合征; 以及治疗特点风险,如起搏器介导 的心动过速。 目前观察到的产品最常见并发症是在植入的前30 天内发生,包括静脉并发症,如动静脉瘘和血管假性动脉瘤以 — 10 —
及心脏创伤事件。 禁忌证 禁止在以下情况下使用Micra AV器械:
Micra 器械的感知性能
Micra 器械的植入
管或在心脏右侧的植入 (例如, 由于有阻碍或严重扭 曲 )
的范围内获得足够的遥测信息时
对于体内有Micra AV 器械的患者,在进行MRI扫描时的 不适用情况,请参见Micra AV 的MRI 技术手册。 (三) 受益-风险的确定 综上, 申请人对目前已知及可预测风险采取了风险控制措
— 11 —
施,按照使用说明书使用产品,在正常使用条件下本产品可达 到预期性能。经综合评价,在目前认知水平上,认为该产品上 市带来的受益大于风险,综合剩余风险可接受。
— 12 —
注册申请人申请境内第三类医疗器械注册,该申请项目适 用于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查程序 (受理号 CQTS2100059),提 供的产品注册申请资料齐全。 依据《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》( 国务院令第680号)、《医 疗器械注册管理办法》(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令2014年 第4号) 等相关医疗器械法规和配套规章,经系统评价注册申 请资料后,在目前认知水平上,该产品上市带来的受益大于风 险,符合现行的技术审评要求,建议予以注册。 鉴于该产品远期安全性、有效性尚需进一步追踪,建议申 请人在注册后进行以下工作: 继续完成本产品的上市后研究, 递交相应的研究数据,分析产品的远期安全有效性。
2022 年 5 月 10 日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