皕晟百科
ENCYCLOPEDIAS
|
【技术审评报告】胃转流支架系统
受理号: CQZ2300499
医疗器械产品注册技术审评报告
产品中文名称: 胃转流支架系统 产品管理类别: 第三类 申请人名称:杭州糖吉医疗科技有限公司
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 医疗器械技术审评中心
目 录
基本信息 3 一、申请人名称 3 二、申请人住所 3 三、生产地址 3 技术审评概述 4 一、产品概述 4 二、临床前研究概述 5 三、临床评价概述 9 四、产品受益风险判定 13 综合评价意见 18
一、申请人名称 杭州糖吉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二、申请人住所 浙江省杭州市滨江区滨安路 688 号 6 幢 3 层 302 室 三、生产地址 浙江省杭州市滨江区滨安路 688 号 6 幢 3 层 302 室, 2 幢 E 楼 5 层 520 室
一、产品概述 (一)产品结构及组成 胃转流支架系统由输送系统和回收系统组成。输送系统由 输送器、胃转流支架和导丝组成。胃转流支架预装在输送器的 收纳管中。回收系统由回收管、回收钩和回收帽组成。胃转流 支架包括镍钛合金支架及支架刺、线性低密度聚乙烯和低密度 聚乙烯膜管、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回收线、纯钽显影环、释放小 球部件。产品采用环氧乙烷灭菌,一次性使用,货架有效期 2 年。 (二)产品适用范围 该产品隔离食糜与肠道的接触,减少肠道的吸收,在转流 期间作为一种辅助生活方式管理体重的产品。用于生活方式调 整无效、无创治疗及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以下患者: 1.BMI≥32.5kg/m2 的单纯性肥胖症患者。 2.BMI 在 30-32.5kg/m2 之间,且至少符合 2 项代谢综合征组 分的肥胖症患者。 3.BMI 在 30-32.5kg/m2 之间,且存在合并症的肥胖症患者。 (三)型号/规格 胃转流支架系统-输送系统的型号规格为 BL115306B-Y。
胃转流支架系统- 回收系统的型号规格为 SR125S730 、 SR127S730、SR125S740、SR127S740、SR125S830、SR127S830、 SR125S840、SR127S840、SR125S930、SR127S930、SR125S940、 SR127S940、SR145S730、SR147S730、SR145S740、SR147S740、 SR145S830、SR147S830、SR145S840、SR147S840、SR145S930、 SR147S930、SR145S940、SR147S940、SR125L730、SR127L730、 SR125L740、SR127L740、SR125L830、SR127L830、SR125L840、 SR127L840、SR125L930、SR127L930、SR125L940、SR127L940、 SR145L730、SR147L730、SR145L740、SR147L740、SR145L830、 SR147L830、SR145L840、SR147L840、SR145L930、SR147L930、 SR145L940 、SR147L940。 (四)工作原理 借鉴 RYGB 胃旁路术原理,以微创介入的方式借助胃镜在 十二指肠及空肠上段置入一段套管,从而隔绝食糜与肠壁的接 触,而消化液则可以在套管外分泌流动,在不改动胃肠道生理 结构的基础上,达到了类似外科胃旁路术的效果。这样就能减 少十二指肠和空肠大部分组织对食物中营养成分的吸收,从而 达到减重的目的。 二、临床前研究概述 (一)产品性能研究
1.产品技术要求研究 产品技术要求研究项目如表 1 所示。 表 1 产品技术要求研究项目摘要
2.产品性能评价 产品性能评价包括上表所列项目, 以及胃转流支架的形状 恢复率、射线可探测性、丝材的物理性能、支架化学成分、支 架显微结构、模拟使用、支架疲劳性能研究、MRI 兼容性研究、 释放小球体内留置时间研究、释放小球在人体内代谢情况研究 等,结果表明产品符合设计输入的要求。 (二)生物相容性 按人体接触性质分类, 胃转流支架属于与组织持久接触的 植入器械,释放小球预期与黏膜长期接触;输送器、导丝、回 收系统预期与黏膜短期接触。申请人按照 GB/T 16886.1《医疗 器械生物学评价 第 1 部分:风险管理过程中的评价与试验》的 要求进行了生物学评价。结果表明产品的生物相容性风险可接 受。 表 2 生物相容性评价项目表
(三)灭菌 产品采用环氧乙烷灭菌, 无菌状态提供。申请人提供了灭 菌确认报告,证明无菌保障水平为 10-6。环氧乙烷残留量不大 于 10μg/g,2-氯乙醇残留量不超过 9mg/套。 (四)产品有效期和包装 产品货架有效期为 2 年。申请人提供了货架有效期验证报 告,验证试验为加速老化验证,包括产品稳定性、包装完整性 和模拟运输验证等。 (五)动物研究 申请人开展了大鼠模型和猪模型的动物试验研究以验证植 入动物体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,进行了器械操作及性能评价以 及植入前后生化指标、体重变化、病理学观察分析等研究。动 物试验结果表明, 产品达到预期设计要求。 三、临床评价概述 申请人采用临床试验路径进行临床评价。临床试验为前瞻 性、多中心、随机、平行、空白对照、优效临床试验设计, 在 7 家临床试验机构(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、南京大学 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、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、首都医科大
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、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、中国人民解放 军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、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)开展。 计划入组 100 例受试者(试验组、对照组各 50 例) ,实际入组 99 例受试者(试验组 50 例、对照组 49 例), FAS 集 98 例, PPS 集 81 例, SS 集 98 例。 主要评价指标为入组 3 个月时, 体重下降 5%以上的受试者 比例、体重额外减少百分比(EWL%),次要评价指标为患者 入组 3 个月时腰围指标, 试验组器械使用评价,患者入组 1 个 月、3 个月、4 个月、6 个月、9 个月时两组 BMI 对于基线变化, 患者入组 3 个月、 6 个月、 9 个月时 HbA1c 变化情况,患者入 组 1 个月、 3 个月、4 个月、 6 个月、9 个月时降糖药物的用药 强度情况,患者入组 1 个月、3 个月、 4 个月、 6 个月、 9 个月 时血糖相关指标对于基线的变化情况,患者入组 1 个月、3 个月、 4 个月、 6 个月、 9 个月时血脂相关指标对于基线的变化情况, 患者入组 1 个月、 3 个月、4 个月、 6 个月、9 个月时血压对于 基线的变化情况。 安全性评价指标为有临床意义的实验室检查变化情况,与 试验器械及手术相关的并发症发生情况, 不良事件发生情况。 临床试验结果显示主要评价指标体重下降 5%以上的受试 者比例,FAS 集试验组和对照组入组 3 个月时,体重下降 5%以
上的受试者比例为 69.39%和 30.61%,两组差值为 38.78%,95% 置信区间为(20.53%,57.03%), 下限大于优效界值 10%,PPS 集试验组和对照组受试者比例为 76.19%和 35.90%,两组差值为 40.29%,95%置信区间为(20.48%,60.11%),下限大于优效 界值 10%,优效假设成立。体重额外减少百分比(EWL%)FAS 集试验组和对照组入组 3 个月时分别为 31.21%±21.46% 、 14.69%±14.41% , 两 组 差 值 为 16.520% , 95% 置 信 区 间 为 (9.190% ,23.850%), 下限大于优效界值 2%,PPS 集试验组 和对照组入组 3 个月时体重额外减少百分比(EWL%)分别为 34.86%±20.42% 、17.07%±14.81%,两组差值为 17.787%,95% 置信区间为(9.845% ,25.728%), 下限大于优效界值 2%,优 效假设成立。 次要评价指标: 1.患者入组 3 个月时腰围较基线变化情况试验组与对照组 存在组间差异,腰围差值和变化率试验组均大于对照组。 2.试验组器械使用评价。 FAS 集及 PPS 集手术第 0 天试验 组术中输送器 100%推送顺利, 术中支架 100%释放顺利,术后 30 天试验组未发生支架翻回和支架脱落,术后 90 天未发生支架 翻回和支架脱落,器械取出时支架 100%收缩顺利, 100%支架 取出顺利。
3.FAS 集和 PPS 集患者入组 1 个月、3 个月、 4 个月、6 个 月、 9 个月时,两组 BMI 对于基线变化试验组和对照组均具有 显著差异,试验组降低 BMI 程度更大。 4.FAS 集和PPS 集患者入组 3 个月、6 个月、9 个月时,HbA1c 变化情况试验组和对照组无显著差异。 5.患者入组 1 个月、3 个月、4 个月、6 个月、9 个月时,降 糖药物的用药强度情况除 FAS 集入组 1 个月、4 个月试验组和 对照组组间存在显著差异外,其他时间点试验组和对照组无组 间差异。 6.患者入组 1 个月、3 个月、4 个月、6 个月、9 个月时,血 糖相关指标对于基线的变化情况除 FAS 集入组 1 个月时空腹胰 岛素相对基线变化、FAS 集入组 4 个月、 6 个月时和 PPS 集入 组 6 个月时空腹 C 肽相对基线变化试验组和对照组组间存在显 著差异外,其他时间点试验组和对照组无组间差异。 7.患者入组 1 个月、3 个月、4 个月、6 个月、9 个月时,血 脂相关指标对于基线的变化情况除入组 3 个月 HDL-C 相对基线 变化试验组和对照组组间存在显著差异外,其他时间点试验组 和对照组无组间差异。 8.患者入组 1 个月、3 个月、4 个月、6 个月、9 个月时,血 压对于基线的变化试验组和对照组无组间差异。
安全性评价指标: 不良事件共发生 83 人,试验组 48 人 245 例次, 对照组 35 人 101 例次, 两组间存在组间差异。试验组共 35 人 83 例次发生与器械相关不良事件, 29 人 67 例次发生与手 术相关不良时间。共 6 人发生严重不良事件,试验组 4 人 4 例 次,对照组 2 人 2 例次。试验组 1 人 1 例次发生与试验器械相 关严重不良事件, 1 人 1 例次发生与手术相关严重不良事件。 四、产品受益风险判定 申请人参照 YY/T 0316-2016《医疗器械风险管理对医疗器 械的应用》对该产品进行风险分析。对目前已知及可预测风险 采取了风险控制措施,经综合评价,在目前认知水平上, 认为 该产品上市带来的受益大于风险。但是为了保证用械安全,基 于对主要剩余风险的规避,需在说明书中提示相关风险。包括: (一)产品适用范围 该产品隔离食糜与肠道的接触,减少肠道的吸收,在转流 期间作为一种辅助生活方式管理体重的产品。用于生活方式调 整无效、无创治疗及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以下患者: 1.BMI≥32.5kg/m2 的单纯性肥胖症患者。 2.BMI 在 30-32.5 kg/m2 之间,且至少符合 2 项代谢综合征 组分的肥胖症患者。 3.BMI 在 30-32.5 kg/m2 之间,且存在合并症的肥胖症患者。
(二)警告 依据法律法规, 本产品仅供经过培训的专业医务人员使用! 1.胃转流支架系统(后面简称“本产品” )为一次性使用产品, 严禁重复灭菌或再次使用!重复使用会造成感染危险,引起组 织发炎或导致器械功能异常,本公司不承担任何相关责任! 2.本产品经环氧乙烷灭菌,系无菌产品。如内包装破损,请 勿使用! 3.溃疡病史患者应进行充分评估后再使用! 4.本产品取出后需要结合生活方式干预以维持减重获益! 5.产品植入后存在发生如恶心、呕吐、腹痛等胃肠不良反应 的可能。 6.存在因支架对十二指肠球部的牵拉导致不适,提前取出的 可能。 7.存在因支架对十二指肠球部的牵拉, 发生溃疡的风险, 建 议使用胃黏膜保护剂类药物预防。 8.本产品在体内留置不能超过 90 天! 9.置入期间禁止饮用低于 15℃的饮品! 10.支架置入期间建议避免食用粘性大的食物,如糯米制品, 黄米制品,如年糕,汤圆、青团、粽子、糍粑等! 11.如在器械置入过程中有任何不适,如恶心、呕吐、腹痛 等,请告知您的医生,您的医生会判断是否需要将支架提前取 出! 12.因胃转流支架置入至取出时胃黏膜保护剂类药物的使 用,这类药物如长时间使用,抑酸过程中可能会引起腹痛、腹
胀、食欲减退、恶心呕吐、腹泻等副作用,还可能影响神经系 统的正常功能, 出现头晕、头痛、口干、失眠、身体乏力等不 适症状。 (三)注意事项 1.每次使用之前,必须检查胃镜和胃镜附件插入人体内部的 部分是否有引起安全性危害的粗糙表面、尖锐边缘或突出物, 若有,禁止使用。 2.本器械的操作者必须是医师或在医师监督下的医务人员, 他们必须受过足够的内镜操作知识的培训。使用上述器械前操 作者应该接受专业培训,彻底理解本器械的技术原理、临床用 途和有关风险,以及发生风险后的应对措施。 3.产品过期,严禁使用。 4.请在使用前仔细阅读说明书。 5.本产品使用之后, 用过的产品及其包装应按医院、主管部 门或当地政府的有关法律和规程进行处置。以免造成危害! 6.支架置入期间尽量避免食用长条状食物,如茼蒿、金针菇、 海带、芹菜、韭菜等,如需食用务必切断切碎成 1cm 左右短小 状。同时吃的时候还是要注意细嚼慢咽。 7.减少食用坚硬类食物, 如坚果、锅巴等。 8.建议患者根据临床需要在支架置入术、取出术后使用胃粘 膜保护剂类药物: 如拉唑等质子泵抑制剂、铝碳酸镁等抗酸药、 替丁类等 H2 受体拮抗剂类药物、替普瑞酮等。 (四) 禁忌证 1.近一个月服用阿司匹林等抗血小板药物或抗凝血药物者。
2.胰岛 β 细胞功能已基本丧失, C 肽≤正常低限值 1/2 或糖 负荷下 C 肽释放曲线低平的患者。 3.铁缺乏或者缺铁性贫血。 4.消化道畸形,如消化道闭锁患者或者其他会引起消化道置 入失败者。 5.胆囊炎、肝脓肿病史者。 6.存在已知的感染,其病情种类及病情感染严重度临床医生 认为不适用使用本产品。 7.凝血功能障碍。 8.严重的肝肾功能障碍, AST/ALT>2.5 倍,总胆红素>35, 血肌酐浓度大于 180μmol/L。 9.明确诊断为 I 型糖尿病。 10.ASA 大于等于Ⅲ级的患者。 11.滥用药物或酒精成瘾或患有难以控制的精神疾病。 12.十二指肠球部溃疡、胃溃疡或既往及现有胰腺炎者。 13.冠心病、心绞痛、心功能Ⅲ级以上,或是肺功能障碍。 14.曾行 ERCP 手术的患者。 15.有胃、食管、小肠等部位的潜在出血或者毛细血管扩张 患者。 16.有系统性红斑狼疮,硬皮病病史。 17.存在内镜检查禁忌者(临床医生判断) 。 18.孕妇或者准备怀孕者。 19.对镍钛金属过敏者。 20.18 岁以下的儿童,60 岁以上的老年人。
21.其他任何临床医生认为不适宜参与本产品的情形。 22.存在胃镜操作禁忌的患者禁用! 23.使用抗凝、抗血小板药物的患者禁用! (五) 相对禁忌证 1.胆结石患者。 2.肾结石患者。 3.BMI 小于 24kg/m2 的患者。 (六)用药建议
该 产 品 属 于 创 新 医 疗 器 械 (创 新 审 查 受 理 号 : CQT2000099)。申请人的注册申报资料符合现行要求。依据《医 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》(国务院令第 739 号)、《医疗器械注 册与备案管理办法》(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令第 47 号) 等相 关医疗器械法规与配套规章,经对申请人提交的注册申报资料 进行系统评价, 申报产品符合安全性、有效性的要求,符合现 有认知水平,建议准予注册。
2024 年 1 月 15 日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