皕晟百科
ENCYCLOPEDIAS
|
【技术审评报告】一次性使用环形肺动脉射频消融导管
受理号: CQZ2200784
医疗器械产品注册技术审评报告
产品中文名称: 一次性使用环形肺动脉射频消融导管 产品管理类别: 第三类 申 请 人 名 称:无锡帕母医疗技术有限公司
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 医疗器械技术审评中心
目 录
基本信息 3 一、申请人名称 3 二、申请人住所 3 三、生产地址 3 技术审评概述 4 一、产品概述 4 二、临床前研究概述 5 三、临床评价概述 7 四、产品受益风险判定 8 综合评价意见 10
一、申请人名称 无锡帕母医疗技术有限公司 二、申请人住所 无锡惠山经济开发区惠山大道 1699 号 C10402 三、生产地址 无锡市锡山经济技术开发区芙蓉中三路99 号锡山科创园瑞 云 5 座 4 楼、 5 楼、 7 楼
一、产品概述 (一)产品结构及组成 本产品由射频段、连接段、可弯段、主鞘管、色标、控制 手柄和连接器组成。 (二)产品适用范围 本产品在医疗机构使用,与本公司生产的肺动脉射频消融 仪(型号: PADN3000)配套使用, 适用于药物治疗无效、小于 70 周岁的特发性肺动脉高压、先天性心脏病相关肺动脉高压和 结缔组织病相关肺动脉高压的成人患者的辅助治疗。 (三)型号/规格 PADN30C10120 、 PADN35C10120 、 PADN37C10120 、 PADN40C10120 、PADN45C10120 、PADN50C10120 (四)工作原理 本产品采用穿刺介入方式通过血路进入到人体,配合本公 司生产的肺动脉射频消融仪使用,输送射频能量作用于肺动脉 相应靶点,通过电流在组织中的热效应产生透壁效果使得血管 壁上的组织凝固坏死,破坏交感神经从而抑制交感神经激素轴 的激活, 以实现治疗肺动脉高压的目的。申报产品共计 6 个型 号,主要差别在于电极间距和头端部圈型的直径不同。
(一)产品性能研究 申请人提供了产品性能研究资料以及产品技术要求的研究 和编制说明,给出了外表面、尺寸、机械性能、耐腐蚀性、化 学性能、无菌、内毒素、电学性能、测温等功能性、安全性指 标的确定依据。产品技术要求中各指标参考了相关的国家、行 业标准, 包括: YY 0778-2018 和 YY 0285.1-2017 等。 (二)生物相容性 申请人依据 GB/T 16886.1-2011 对成品中与患者直接接触 部分的生物相容性进行了评价。所评价材料短时接触人体循环 血路, 申请人实施了生物学试验(细胞毒性、迟发型超敏反应, 皮内反应、急性全身毒性、溶血、凝血、血栓形成、热原),提 交了医疗器械检验机构出具的生物学试验报告。 (三)灭菌 产品由生产企业委托第三方进行环氧乙烷灭菌,无菌保证 水平为 10-6 ,申请人依据 ISO 11135、GB 18279 等系列标准按照 半周期法进行灭菌确认,提交了产品的灭菌确认报告。采用强 制解析方式去除残留,选择典型型号进行残留毒性验证,提交 了 EO 和 ECH 的残留量测试报告。 (四)产品有效期和包装
产品为一次性使用,货架有效期 3 年。申请人采用加速老 化方式进行有效期验证,分别选择不同等效时间点对产品的物 理性能、化学性能、电学性能、无菌、包装密封和微生物屏障 等性能进行测试, 测试结果均符合要求。 (五)动物研究 申请人提供了基于比格犬模型开展的动物试验资料,选择 犬构建肺动脉高压模型, 试验后随访 6 周, 试验结果表明经消 融手术后肺动脉压力、血管阻力均有所下降。申请人提供了基 于离体羊心和血管开展的组织热损伤试验资料,选择不同功率 参数进行离体组织消融,规定相应的目标温度上限,观察不同 能量参数下的组织消融区域尺寸的变化情况。 (六) 机理研究 申请人提供了产品机理及治疗方式的研究资料。基于相关 临床文献、动物试验和尸体解剖试验等研究结论,确定肺动脉 解剖结构及交感神经分布情形,并依据上述试验结果确定了治 疗消融点位。依据离体组织和动物试验研究资料,确定了预期 治疗温度范围和治疗时间。 (七)有源设备安全性指标 产品符合 GB 9706.1-2007 的相关通用电气要求和 GB 9706.4-2009 专用电气安全要求,符合 YY 0505-2012 的电磁兼
容并列安全要求, 提供了医疗器械检验机构出具的检验报告。 申请人采用临床试验路径进行临床评价。临床试验目的是 以假手术为对照,评价申报产品用于治疗动脉性肺高压的有效 性和安全性。临床试验为随机、平行对照、多中心临床试验。 该试验在 10 家临床机构开展,入组 128 例受试(试验组 63 例/ 对照组 65 例)。评价指标包括术后 1 年临床恶化率(包括 PAH 恶化、需额外治疗、房间隔造口术、待肺移植、全因死亡)、术 后 1 年相对于基线 6 分钟步行距离改善大于 30m 及 50m 人 群比例、术后 6 个月相对于基线 6 分钟步行距离的变化、术后 6 个月右心导管测量肺动脉收缩压、肺动脉平均压、心输出量、 肺毛细血管楔压、肺血管阻力、肺动脉顺应性、右房面积、右 房内径长径、右房内径短径、右室面积变化率、三尖瓣 EE ’ 比 值、三尖瓣环收缩期位移、右心室 Tei 指数、肺动脉收缩压、肺 动脉平均压、右室整体长轴应变、左室整体长轴应变。安全性 评价指标包括不良事件等。 试验结果显示:术后 1 年临床恶化率试验组与对照组分别 为 4.8%和 23.1%(P=0.004),6 分钟步行距离大于 30m 患者比 例试验组与对照组分别为 66.7%和 35.9%(P=0.011),6 分钟步 行距离大于 50m 患者比例试验组与对照组分别为 60.0%和
33.3%(P=0.027),其他指标试验组优于对照组。安全性评价: 试验组与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 63.49%和 55.38%,与器械相 关不良事件发生率为 7.94%和 3.08%,严重不良事件为 11.1%和 9.23%。其中 1 例严重不良事件与器械可能有关。 该产品经专家审查认定为临床急需医疗器械, 经技术审评, 上市前已收集的临床试验数据能够证明医疗器械已显示疗效并 能合理预测其临床价值,根据《医疗器械附条件批准上市指导 原则》,该产品符合附条件审批要求。 四、产品受益风险判定 该产品适用于药物治疗无效、小于 70 周岁的特发性肺动脉 高压、先天性心脏病相关肺动脉高压和结缔组织病相关肺动脉 高压的成人患者,属于治疗严重危及生命且尚无有效治疗手段 疾病的医疗器械。依据当前临床试验结果,表明该产品能够改 善患者的运动耐量,并预期判断可降低患者临床恶化率。 该产品损毁肺动脉交感神经, 可能产生非预期的相关风险。 同时临床试验结果显示该治疗方式会引起可能有关的严重不良 事件,如:肺动脉高压加重、急性右心衰, 以及其他可能有关 的不良事件,如: 穿刺点渗血和血肿等。 根据申请人提供的申报资料,经综合评价,在目前认知水 平上,针对当前预期人群,上市前已收集的数据能够证明医疗
器械已显示疗效并能合理预测或者判断其临床价值,可附条件 批准该医疗器械上市。
该 产 品 属 于 创 新 医 疗 器 械 (创 新 审 查 受 理 号 : CQTS1600180),依据《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》(国务院令第 739 号)、《医疗器械注册与备案管理办法》(国家市场监督管理 总局令第 47 号)等相关医疗器械法规与配套规章, 经对申请人 提交的注册申报资料进行系统评价,申报产品基本符合安全性、 有效性的要求,建议附条件准予注册。 鉴于该产品为用于治疗严重危及生命且无有效治疗手段疾 病的医疗器械,申请人需在该产品上市后进一步完成相关工作。
2023 年 12 月 6 日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