皕晟百科
ENCYCLOPEDIAS
|
【技术审评报告】一次性使用心脏脉冲电场消融导管
受理号: CQZ2300823
医疗器械产品注册技术审评报告
产品中文名称: 一次性使用心脏脉冲电场消融导管 产品管理类别: 第三类 申 请 人 名 称:杭州德诺电生理医疗科技有限公司
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 医疗器械技术审评中心
目 录
基本信息 3 一、申请人名称 3 二、申请人住所 3 三、生产地址 3 技术审评概述 4 一、产品概述 4 二、临床前研究概述 6 三、临床评价概述 8 四、产品受益风险判定 9 综合评价意见 11
一、申请人名称 杭州德诺电生理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二、申请人住所 浙江省杭州市临平区东湖街道临平大道 502 号 1 幢第 6 层 三、生产地址 浙江省杭州市滨江区江陵路 88 号 2 幢 3 楼 316 室、1 楼 105 室
一、产品概述 (一)产品结构及组成 该产品由导管和连接电缆组成,其中导管由消融电极支 架、管体和手柄组成。 (二)产品适用范围 该产品与本公司生产的心脏脉冲电场消融仪(型号:CP-GR, 软件发布版本 1)、可调弯导管鞘配合使用, 用于 18 岁或以上患 者药物难治性、复发性、症状性、阵发性房颤的治疗。与心脏多 道电生理记录仪配合使用,用于 18 岁或以上患者的心脏电生理 标测(刺激和记录)。 (三)型号/规格 表 1 一次性使用心脏脉冲电场消融导管型号规格
表 2 连接电缆规格型号 单位:mm
(四)工作原理 主机输出高电压脉冲,传导至导管的消融电极,产生的电场 作用于病灶部位,从而导致病变细胞发生不可逆电穿孔而坏死 或凋亡, 达到治疗目的。不同细胞产生不可逆电穿孔阈值不同, 心肌细胞最小。通过控制电场能量,选择性的仅对病灶部位的 心肌细胞产生损伤。 导管还可采集心脏电信号,通过心脏脉冲电场消融仪传递 给心脏多道电生理记录仪,实现导管的标测作用。导管也可通
过心脏脉冲电场消融仪接收到心脏多道电生理记录仪的电刺激 信号,供医生实施心电活动检查。 (一)产品性能研究 提供了产品性能研究资料以及产品技术要求的研究和编制 说明,给出了峰值拉力、弯曲疲劳、操控性、配合性、鲁尔接头、 电学性能、化学性能、连接电缆配合和连接强度等功能性、安全 性指标的确定依据。 (二)生物相容性 依据 GB/T 16886.1 对成品中与患者直接接触的导管部分的 生物相容性进行了评价。所评价材料短时接触人体循环血液, 实施了细胞毒性、致敏、皮内反应、急性全身毒性、热原、血液 相容性(溶血、凝血、血栓形成)试验, 提供了境内检验机构出 具的检验报告。提交了可沥滤物研究。提交了药物相容性研究。 (三)清洁灭菌研究 由生产企业进行 EO 灭菌,提供了灭菌确认方案和报告, 提 供了残留毒性研究。 (四)稳定性研究 产品为 EO 灭菌一次性使用,设定货架有效期为 2 年,通过 加速老化后测定相关性能进行验证,提交了有效期内以及运输
储存条件下保持包装完整性的研究。提交了不同环境下稳定性 研究。 (五)动物研究 提供了基于犬和猪模型开展的活体动物试验研究资料,验 证最大能量下电场对于食道等部位无损伤,无血栓、肺静脉狭 窄等现象;还验证了不同参数下的即刻和长期电隔离效果。 (六) 量效关系和能量安全 申请人提供了基于仿真模型研究的电场分布研究资料,确 定了电极的尺寸、数量与极性分布。提供了基于马铃薯模型的 参数变化趋势研究资料。结合体外实验、动物试验及临床试验 情况,确定了最终拟保留的治疗参数。提供了不同情形下神经 肌肉刺激反应的分析,刺激反应情况均为轻中度,安全性可接 受。 (七)有源设备安全性指标 符合 GB 9706.1-2020、GB 9706.202-2021、YY 9706.102- 2021。 (八)其他 通过体外培养细胞开展了作用机理研究,获得了人心肌细 胞随脉冲参数变化的细胞死亡率以及致死阈值。使用六组不同 治疗参数对人心肌细胞进行电击,对比各细胞在不同治疗参数 下 20min 后的细胞死亡率。试验结果表明:随着 PI 值增加, 细 胞存活率降低。 对脉冲电场不同参数对细胞膜完整性与细胞活力的影响进 行了研究,结果表明, 电压、脉宽、串内周期数、串周期数与细 胞致死效果成正相关,串内频率与细胞致死效果成负相关。 使用 6 组治疗参数电击心肌细胞,分别于电击后即刻、1h、 3h、24h 后取适量心肌细胞悬液进行台盼蓝染色, 结果表明心肌 细胞在脉冲电场电击后, 即刻观察到部分心肌细胞肿胀增大或 破裂;在 24h 后细胞存活率明显下降。另外,结合荧光散点图 对心肌细胞的致死途径进行了特异性识别。证实了细胞在不可 逆电穿孔后即刻产生坏死或随时间逐渐凋亡的脉冲电场消融机 理。 提交了可用性研究。 提交了标测和刺激性能研究。 三、临床评价概述 申请人通过临床试验路径开展临床评价,临床试验的目的 是评价申报产品用于房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。临床试验在境内 12 家机构开展。临床试验采用多中心、单组目标值的设计。入 组患者 143 例, FAS 集 143 例, PPS 集 141 例。主要评价指标为 12 个月房颤消融成功率。次要评价指标包括术后即刻成功率、
手术时间。安全性评价指标包括术后 3 个月内与器械或手术相 关的主要不良事件发生率、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率、器械相关不 良事件发生率。 临床试验结果: 在使用相应的器械进行房颤消融后, FAS 集 显示试验组术后 12 个月房颤消融成功率为 86.7%;PPS 集中, 试验组成功率 87.9%。FAS 集和 PPS 集的 95%可信区间下限为 80.8%和 82.2%,均大于目标值 50%。次要有效性指标评价结果 显示 FAS 集即刻成功率 100%,总手术时间为 123.53±38.79 分 钟,相比于射频消融及冷冻球囊消融,结果显示试验器械进行 导管消融术效率高,术后 3 个月器械或手术相关的主要不良事 件发生率 0.7%,严重并发症发生率 0%,与器械相关的心包积液 发生率为 0.7%。 四、产品受益风险判定 受益: 该产品与心脏脉冲电场消融仪(型号: CP-GR ,软件 发布版本 1)以及心脏多道电生理记录仪配合使用,用于 18 岁 或以上患者的心脏电生理标测(刺激和记录)和药物难治性、复 发性、症状性、阵发性房颤的治疗。 风险: 房颤复发、心脏穿孔、心包填塞、穿刺部位血肿。其 中心肌损伤属于手术消融正常症状,预期内伤害。 经综合评价,在目前认知水平上,认为该产品的上市为适用
人群带来的受益大于风险。
该产品属于创新医疗器械(创新审查受理号 CQTS2200082)。 依据《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》(国务院令第 739 号)、《医疗器 械注册与备案管理办法》(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令第 47 号) 等相关医疗器械法规与配套规章,经对申请人提交的注册申报 资料进行系统评价,申报产品符合安全性、有效性的要求,符合 现有认知水平,建议准予注册。
2024 年 3 月 6 日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