皕晟百科
ENCYCLOPEDIAS
|
人工血管(CQZ2302314)受理号:CQZ2302314
医疗器械产品注册技术审评报告
产品中文名称:人工血管 产品管理类别:第三类 申请人名称:上海畅迪医疗科技有限公司
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 医疗器械技术审评中心
目 录
上海畅迪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上海市浦东新区天雄路 166 弄 3 号 2 层 201-204 室 上海市浦东新区天雄路 166 弄 3 号 2 层 201-204 室,上 海市浦东新区秀浦路 2555 号 E3 幢 3 层、5 层、6 层和9 层
(一) 产品结构及组成 该产品为多层结构,在膨体聚四氟乙烯( ePTFE) 内层 和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(PET)编结物外层之间,有加强 型聚丙烯(PP)支撑环和硅胶层。环氧乙烷灭菌,一次性使 用,货架有效期 3 年。 (二) 产品适用范围 适用于动静脉瘘的建立。 (三) 型号/规格 产品规格型号参见表 1 和表 2。 表 1 等径人工血管规格型号表
表 2 变径人工血管规格型号表
(四) 工作原理
人工血管是一种非来源于自然器官和组织的血管代用 品,人工血管可用于血液透析患者的动静脉通路建立,在血 液通路手术中作为皮下动静脉通路。 (一) 产品性能研究 产品技术要求研究项目如表 3 所示。 表 3 产品技术要求研究摘要
(二) 生物相容性 人工血管为植入器械,与人体循环血液长期接触。申请 人依据 GB/T 16886 系列标准进行了生物相容性评价,选择 了材料表征、毒理学评价和生物学试验的方式进行风险评定, 开展的生物学试验包括溶血、血栓形成、凝血、热原、急性 全身毒性、细胞毒性、致敏、皮内反应、植入后局部组织反 应、遗传毒性、亚慢性全身毒性;针对亚急性毒性、慢性毒 性、致癌性终点开展了评价。产品的生物相容性风险可接受。 (三) 灭菌 该产品采用环氧乙烷灭菌,无菌状态提供。申请人提供 灭菌确认报告,证明无菌保证水平为 10-6。 (四) 产品有效期和包装 该产品货架有效期 3 年,申请人提交了加速老化试验报 告和模拟运输报告,对产品性能、包装完整性和运输稳定性 进行验证。 (五) 动物试验 申请人开展了犬模型的动物试验研究,对所研发的人工 血管的性能和可操作性、安全性等结果进行评价。研究的目 标包括人工血管的性能和可操作性,植入物周围的炎性反应, 血流通畅率及血栓形成,吻合口增生,以及动物死亡、感染、 行为异常等不良事件。
所有实验动物均顺利完成透析人工血管植入,人工血管 具有良好的操作性和安全性,满足临床要求。术后即刻及随 访期血管通畅,无血栓形成。处死动物后行大体尸检均未见 异常。病理切片显示未见明显病理改变。动物试验结果表明, 产品达到预期设计要求。 申请人选择临床试验路径进行临床评价,临床试验的目 的为评价申报产品的安全有效性。 临床试验的设计为前瞻性、多中心、随机对照、非劣效 设 计 , 选 择 的 对 照 器 械 为 戈 尔 公 司 W.L.GORE & ASSOCIATES,INC. 生产的人工血管(注册证号: 国械注进 20173466984)。 临床试验在 6 家临床机构开展,计划入组306 例,实际 入组 305 例受试者,其中,FAS 集试验组 152 例,对照组 153 例;PPS 集试验组 151 例,对照组 152 例;SS 集试验组 152 例,对照组 153 例。 临床试验的主要评价指标为术后 6 个月人工血管初级通 畅率和术后 12 个月人工血管累积通畅率。次要评价指标为 手术成功率、术后 3 个月通畅率、术中产品评价,安全性评 价指标为人工血管内瘘狭窄发生率、血栓形成发生率、血肿 /血清肿发生率、前臂肿胀发生率、假性动脉瘤形成发生率、 手术部位感染发生率、严重不良事件、血管其他通路时间。
总随访时间为 12 个月。 临床试验结果: 主要评价指标:( 1 )术后 6 个月人工血管初级通畅率: FAS 集试验组为 63.4%,对照组为 64.4%,两组率差的 95%CI 为(-8.7%,9.2%);PPS 集试验组为 63.9%,对照组为 64.2% , 两组率差的 95%CI 为(-8.4%,9.6%);FAS 集和 PPS 集的 95%CI 下限均大于非劣效界值-15%,非劣效假设成立。(2) 术后 12 个月人工血管累积通畅率:FAS 集试验组为 96.4%, 对照组为 94.0%,两组率差的 95%CI 为(-1.4%,7.8%); PPS 集试验组为 96.4%,对照组为 94.0%,两组率差的 95%CI 为(-1.5% ,7.8%);FAS 集和 PPS 集的 95%CI 下限均大于 非劣效界值-10%,非劣效假设成立。 次要评价指标:手术成功率试验组和对照组手术成功率 均为 100%。术后 3 个月通畅率试验组通畅率为 83.3%,对照 组通畅率为 87.3%。术中产品评价试验组和对照组各 2.0%术 中出现吻合口渗血;进针、过线难易评价试验组 92.1%进针 容易,7.9%进针适中,0.0%进针困难;对照组 90.8%进针容 易,9.2%进针适中,0.0%进针困难。 安全性评价:术后-出院、3 个月、6 个月、12 个月,人 工血管内瘘狭窄发生率试验组分别为 0.0% 、4.0% 、23.4%、 45.6%,对照组分别为 0.7% 、10.7% 、33.8% 、58.4%。血栓形 成发生率试验组分别为 2.6% 、14.0%、21.7%、32.1%,对照组
分别为 0.7%、4.7% 、8.8% 、17.8%。血肿/血清肿发生率试验 组分别为 0.7%、0.7%、0.7%、0.7%,对照组分别为 0.7%、0.7%、 2.0%、2.3%。前臂肿胀发生率试验组分别为 25.7%、25.8% 、 26.9%、28.6%,对照组分别为 32.0%、33.3%、35.1%、38.0% 。 假性动脉瘤形成发生率试验组分别为 0.0% 、0.0% 、0.0% 、 0.0%,对照组分别为 0.0% 、0.7% 、0.7% 、1.5%。手术部位感 染发生率试验组分别为 0.0% 、0.7% 、0.7% 、1.5%,对照组分 别为 0.0% 、0.0% 、0.0% 、0.0%。严重不良事件试验组分别 发生 7.9% 、32.2% 、48.7% 、68.4%,对照组分别发生 5.2% 、 26.8% 、50.3% 、70.6%。血管其他通路事件试验组分别发生 1.3% 、3.3% 、16.3% 、26.5%,对照组分别发生 0.7% 、4.7%、 19.7% 、28.7%。 综上, 申请人提供的临床评价资料符合目前的临床审评 要求。 参照 YY/T 0316-2016《医疗器械风险管理对医疗器械的 应用》, 对该产品进行了风险分析,对目前已知及可预测风 险采取了风险控制措施后,产品的剩余风险可接受,经综合 评价,在目前认知水平上,认为该产品的受益大于风险。但 是为保证用械安全,需在说明书中提示以下信息。 (一) 警示
1.产品在出厂前已经过灭菌处理。仅供一次性使用产品, 请勿自行灭菌重复使用。 2.在使用前,请仔细检查包装,不要使用包装开封或破 损的产品。 3.在使用前,请注意产品的有效期,不要使用过期的产 品。 4.不要将外盒直接放到无菌区域,应在外盒盖子打开后, 使用无菌技术将内盒放在无菌区域。 5.只能用于一个病人,不要重复使用,重复处理或重复 灭菌。 6.人工血管有斜角一端用于吻合在静脉上, 当人工血管 长度偏长时,修剪无斜角一端至合适的长度。 7.应由有资质的专业人士来完成手术的操作。 8.在使用产品前,请仔细阅读产品说明书。注意说明书 上所有的警告内容和注意事项,否则,可能发生意外。 (二) 禁忌证 1.切勿将人工血管作为补片使用。 2.切勿将人工血管用于冠状动脉旁路或脑血管重建术。
该 产 品 属 于 创 新 医 疗 器 械 (创 新 审 查 受 理 号 : CQTS2100167)。 申请人的注册申报资料符合现行要求。依 据《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》(国务院令第 739 号)、《医 疗器械注册与备案管理办法》(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令第 47 号)等相关医疗器械法规与配套规章,经对申请人提交的 注册申报资料进行系统评价, 申报产品符合安全性、有效性 的要求,符合现有认知水平,建议准予注册。
2024 年 12 月 2 日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