021-64199781

文章
  • 文章
搜索

皕晟百科

ENCYCLOPEDIAS

皕晟简介 >> 临床评价百科 >>医疗器械法规 >>技术审评报告 >> 旋磨介入治疗仪(CQZ2400436)
详细内容

旋磨介入治疗仪(CQZ2400436)


受理号:CQZ2400436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医疗器械产品注册技术审评报告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产品中文名称:旋磨介入治疗仪 产品管理类别:第三类

申请人名称:上海微创旋律医疗科技有限公司

 

 

 

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  医疗器械技术审评中心
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 

 

 

 

基本信息   3

一、申请人名称  3

二、申请人住所  3

三、生产地址  3

技术审评概述  4

一、产品概述  4

二、临床前研究概述 5

三、临床评价概述  6

四、产品受益风险判定  9

综合评价意见   11
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基本信息

 

 

 

 

 

一、申请人名称

上海微创旋律医疗科技有限公司

二、申请人住所

中国(上海)自由贸易试验区张东路 1601  1  15  1516 室(名 义楼层 15 层,实际楼层 13 层)

三、生产地址

中国(上海) 自由贸易试验区张东路 1601 号(委托生产)
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技术审评概述

 

 

 

一、产品概述

(一)产品结构及组成

该产品由主机和电源线组成。

(二)产品适用范围

产品在医疗机构内使用,与本公司生产的一次性使用冠脉 旋磨导管(型号:CRA01125CRA01150CRA02125CRA02150 CRA03 )配合使用,用于成人患者在支架植入术前对原发性冠 状动脉严重钙化病变(冠脉造影显示重度钙化病变,或中度钙 化病变且预扩球囊无法通过或无法充分扩张的病变,或 IVUS  示钙化病变成角>271°的内膜钙化病变)进行预处理。

(三)型号/规格

MPA-1000

(四)工作原理

该产品与一次性使用冠脉旋磨导管联合使用, 用于冠状动 脉内旋磨术。导管具有橄榄形的带有钻石颗粒的旋磨头,根据 差异切割的理论选择性地对钙化病变进行预处理,而具有弹 性的血管组织在高速旋转的旋磨头通过时会自动弹开, 即旋磨 头不切割有弹性的组织和正常冠状动脉,对血管内膜损伤低。
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旋磨介入治疗仪用于控制导管运转并监测导管运行情况(时间、 转速)。

二、临床前研究概述

(一)产品性能研究

提供了产品性能研究资料以及产品技术要求的研究和编制 说明,给出了转速测量、转速提示、计时功能、光射发射器性能、 接口牢固性等功能性、安全性指标以及其他指标的确定依据。 产品技术要求中性能指标参考了相关的国家、行业标准及产品 临床使用需求,提交了旋磨性能研究及光辐射安全研究。

(二)软件研究

申请人按照《医疗器械软件注册审查指导原则(2022 年修 订版)》的要求,提交了自研软件研究报告。产品软件包含两部 分:控制器软件、显示屏软件,安全性级别分别为严重和轻微, 软件发布版本号均为 V01。申请人还提交了符合 GB/T 25000.51 标准的检测报告。申请人按照《医疗器械网络安全注册审查指 导原则(2022 年修订版)》的要求提交了网络安全研究报告。

(三)稳定性研究

使用期限为 5 年,通过整机可靠性试验进行验证,试验后 对产品性能、安全进行了测试,结果符合要求。提交了运输稳定 性和环境试验研究。
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(四)动物研究

申请人基于活体猪模型开展了动物试验,选择 4 只健康白 猪为试验对象,分别对每只动物的冠状动脉不同部位进行旋磨 试验,对不同直径的旋磨头在不同档位下进行测试(根据血管 直径选择适合的旋磨头和档位),观察产品到达靶部位的能力、 回撤性、显影性、配件兼容性,以及术前术后的生化指标、影像 学、组织病理学的变化。结果表明,产品整体操作性良好,试验 对血管内膜损伤较低(与已上市同用途其他类别产品-棘突球囊 导管的试验结果类似),试验中无炎症、出血、血栓及其他不良 事件。

(五)有源设备安全性指标

产品符合医用电气设备的通用和并列安全要求,依据 GB 9706.1-2020 YY 9706.102-2021 标准进行了产品检验,提供了 医疗器械检验机构出具的符合标准要求的检验报告。

三、临床评价概述

申请人选择临床试验路径进行临床评价,临床试验的目的 为评价冠脉旋磨系统(一次性使用冠脉旋磨导管、推进器、旋磨 介入治疗仪、旋磨术用导丝)用于冠状动脉钙化病变的安全有 效性。

临床试验采用分阶段设计,第一阶段为前瞻性单组观察性
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研究(FIM 阶段),用于评价本产品首次用于人体治疗冠状动脉 钙化病变的安全性和可行性;第二阶段为前瞻性、多中心、随机 对照、非劣效的临床试验设计,选择的对照器械为波科公司的 旋磨介入治疗仪(注册证号:国械注进 20173017060)、磨头导 管和推进器(注册证号: 国械注进 20173036717)。临床试验第 一阶段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开展,入组 15 例受试者, 第二阶段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、首都医科大学附属 北京朝阳医院、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、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17  家临床试验机构开展,实际入组受试者 224 例(试验组 111 /  对照组 113 例)。

临床试验的主要有效性终点为即刻成功率,即刻成功率:定 义为旋磨后可成功输送支架,PCI  术后残余狭窄小于 50%,且 未发生院内 MACE。主要安全性终点为术后 30 天无主要心血管 不良事件(MACE)率。MACE 定义为心源性死亡、心肌梗死和 靶血管血运重建。次要评价指标为器械成功率、手术成功率、临 床成功率和影像学评价指标。安全性评价指标为包括研究器械 相关的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率、靶血管穿孔发生率、患者相关 复合终点、死亡率、心肌梗死发生率、血运重建发生率、血栓事 件发生率和不良事件、严重不良事件。随访时间为住院期间、术  30 天、术后 6 个月、术后 12 个月。
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临床试验第一阶段结果显示,主要有效性评价指标即刻成 功率为 100%,术后 30 天无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(MACE)率  100%,次要评价指标器械成功率、手术成功率、临床成功率 均为 100% 。安全性指标:未发生器械相关的手术相关并发症、 靶血管穿孔、患者相关复合终点、死亡、心肌梗死、血运重建、  血栓事件。术后 30 天、术后 6 个月、术后 12 个月不良事件发 生率为 66.7%、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率为 20.0%,无与器械相关不 良事件和严重不良事件。

临床试验第二阶段结果显示,主要有效性评价指标即刻成 功率FAS 集试验组为95.3%,对照组为 96.3%,两组率差为 1.0% 95%置信区间为(-6.2%4.5%),95%置信区间下限大于非劣效 界值-10%。主要安全性评价指标术后 30 天无主要心血管不良事 件(MACE)率试验组为 97.2%,对照组为 97.3%,两组率差为 0.23%95%置信区间为(-4.4% 4.4%),95%置信区间下限大 于非劣效界值-10%,检验假设成立。

次要评价指标:器械成功率、手术成功率、临床成功率和影 像学评价指标两组间无显著差异。

安全性评价指标:术后 30 天靶病变血运重建发生率试验组  0.9%,对照组为 0%,靶血管血运重建发生率试验组为 0.9%  对照组为 0%,任何冠脉血运重建发生率试验组为 1.9%,对照
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组为 0.9%,靶病变失败发生率试验组为 2.8%,对照组为 2.7% 靶血管失败发生率试验组为 2.8%,对照组为 2.7%,患者相关复 合终点 PoCE 试验组为3.7%,对照组为 3.6%,死亡发生率试验 组为 0.9%,对照组为 0%,心肌梗死发生率试验组为 1.9%,对 照组为 0%,血栓事件发生率试验组为 0.9%,对照组为 0%,两 组间无显著差异。

术后 30 天不良事件发生率试验组为45.9%,对照组为46.9% 与器械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试验组为 4.5%,对照组为 3.5%,两  组间无显著差异。术后 30  天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率试验组为  10.8%,对照组为 6.2%,与器械相关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率试验组   1.8%,对照组为 0.9%,两组间无显著差异。

申请人提供了 6 个月和 12 个月的随访数据显示安全性评价 指标两组间无显著差异。

四、产品受益风险判定

受益:产品在医疗机构内使用,与本公司生产的一次性使用 冠脉旋磨导管配合使用,用于成人患者在支架植入术前对原发 性冠状动脉严重钙化病变(冠脉造影显示重度钙化病变,或中 度钙化病变且预扩球囊无法通过或无法充分扩张的病变,或 IVUS 显示钙化病变成角>271°的内膜钙化病变)进行预处理。

风险:该术式具有如心肌梗死、冠状动脉穿孔、心律失常、
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心肌缺血等不良事件、并发症风险。

通过设计、防护措施、信息提示等方法进行风险控制,并在 说明书中予以提示。根据申请人提供的申报资料,经综合评价, 在目前认知水平上,认为该产品的上市为适用人群带来的受益 大于风险。
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综合评价意见

 

 

 

该产品为创新医疗器械(CQTS2200260)。依据《医疗器械 监督管理条例》(国务院令第 739 号)、《医疗器械注册与备案管 理办法》(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令第 47 号)等相关医疗器械 法规与配套规章,经对申请人提交的注册申报资料进行系统评 , 申报产品符合安全性、有效性的要求,符合现有认知水平, 建议准予注册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2024  12  16 日


电话:021-64199781
地址:上海市闵行区平阳路258号1层

策略咨询:jichengxue@bishengcro.com

服务系列

网站导航

临床策略咨询微信号

文章
  • 文章
搜索

医械家

皕晟器械通

客服中心
联系方式
021-64199781
临床策略咨询微信号
seo seo