受理号:CQZ2301813
医疗器械产品注册技术审评报告
产品中文名称:经导管人工主动脉瓣膜系统
产品管理类别:第三类
申 请 人 名 称: 宁波健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
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 医疗器械技术审评中心
目 录
基本信息 3
一、申请人名称 3
二、申请人住所 3
三、生产地址 3
技术审评概述 4
一、产品概述 4
二、临床前研究概述 5
三、临床评价概述 9
四、产品受益风险判定 12
综合评价意见 18
基本信息
一、 申请人名称
宁波健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
二、 申请人住所
浙江省宁波杭州湾新区滨海四路 777 号 B 区 5 号楼
三、生产地址
浙江省宁波杭州湾新区滨海四路 777 号 B 区 5 号楼
技术审评概述
一、产品概述
(一)产品结构及组成
该产品由瓣膜和经心尖瓣膜输送系统组成。瓣膜由支 架、瓣叶、支架覆膜、防漏环、缝合线组成。经心尖瓣膜输 送系统包括 1 件瓣膜输送导管和 1 件支架装载器。瓣膜经化 学液体灭菌,经心尖瓣膜输送系统经环氧乙烷灭菌,一次性 使用。货架有效期两年。
(二)产品适用范围
该产品适用于经心脏团队结合评分系统评估后认为患 有有症状的、重度主动脉瓣膜关闭不全(重度主动脉瓣反 流)、或同时合并主动脉瓣狭窄,不适合进行常规外科手术 置换瓣膜、年龄大于等于 70 岁的患者。
(三)型号/规格
经导管人工主动脉瓣膜系统中各组成部分的型号规格 如下表所示。
表 1 经导管人工主动脉瓣膜系统各组成部分型号规格
及对应关系
瓣膜型号规格 | 经心尖瓣膜输送系统型号规格 |
JS/TAVI-23 | JS/TAPSS-25 |
JS/TAVI-25 、JS/TAVI-27、 JS/TAVI-29、JS/TAVI-31、JS/TAVI-33 | JS/TAPSS-27 |
(四)工作原理
经导管人工主动脉瓣膜系统采用微创介入治疗方法,使 用前在体外通过支架装载器将瓣膜压握、装载至瓣膜输送导 管的鞘管内,在 DSA 或超声的引导下通过患者心尖入路, 将瓣膜输送导管推送至主动脉瓣区。操作瓣膜输送导管的手 柄,先释放瓣叶夹持件,确认瓣叶夹持件入窦且位置理想后, 再释放瓣膜缝制段,使瓣膜固定于主动脉瓣环处, 以替代功 能退化的自体主动脉瓣达到治疗的目的。
二、临床前研究概述
(一)产品性能研究
1.产品技术要求研究
产品技术要求研究项目如表 2 所示。
表 2 产品技术要求研究摘要
序号 | 测试项目 | 验证结论 |
1 | 瓣膜 | 外观 | 合格 |
尺寸 | 合格 |
静态前向流性能 | 合格 |
稳态回流泄漏性能 | 合格 |
脉动流性能 | 合格 |
瓣叶与支架的分离力 | 合格 |
防漏环与支架的分离力 | 合格 |
支架上下部分的连接牢固性 | 合格 |
瓣叶与支架覆膜的连接强度 | 合格 |
支架与支架覆膜的连接强度 | 合格 |
夹持力 | 合格 |
径向支撑力 | 合格 |
慢性外向力 | 合格 |
抗挤压性能 | 合格 |
|
| 局部挤压性能 | 合格 |
植入短缩率 | 合格 |
瓣膜压握/装载和连接到输送系 统的性能 | 合格 |
瓣膜和输送系统之间的连接强度 | 合格 |
瓣膜装载到瓣膜输送导管后不会 对瓣膜造成损伤 | 合格 |
瓣膜压握状态 | 合格 |
相变温度 | 合格 |
不溶性微粒 | 合格 |
酸碱度 | 合格 |
重金属 | 合格 |
戊二醛残留 | 合格 |
异丙醇残留 | 合格 |
还原物质 | 合格 |
蒸发残渣 | 合格 |
紫外吸光度 | 合格 |
瓣膜支架耐腐蚀性 | 合格 |
无菌 | 合格 |
细菌内毒素 | 合格 |
2 | 经心尖瓣膜 输送系统 | 外观 | 合格 |
尺寸 | 合格 |
止血性 | 合格 |
排气性能 | 合格 |
调弯性能 | 合格 |
鲁尔接头 | 合格 |
末端头端 | 合格 |
导丝兼容性 | 合格 |
峰值拉力 | 合格 |
不溶性微粒 | 合格 |
无漏液 | 合格 |
无漏气 | 合格 |
酸碱度 | 合格 |
蒸发残渣 | 合格 |
还原物质 | 合格 |
重金属 | 合格 |
紫外吸光度 | 合格 |
|
| 环氧乙烷残留量 | 合格 |
输送系统耐腐蚀性 | 合格 |
无菌 | 合格 |
细菌内毒素 | 合格 |
2.产品性能评价
除产品技术要求性能外,产品性能评价还包括瓣膜的材 质、射线可探测性、瓣叶热皱缩温度、瓣膜稳固性、拉伸强 度、破裂强度、渗透量、孔隙率、耐久性、DPIV、MRI 兼容 性、结构性组件疲劳评估性能、有限元分析、镍离子释放、 化学物质残留,清洗验证等。经心尖瓣膜输送系统的射线可 探测性、水合性、扭转结合强度、释放扭矩、模拟使用(包 括:装载性能、追踪性能、推送性能、扭转性能、瓣叶夹持 件在目标植入部位重新定位的功能、排气性能、抗扭结性能、 释放性能、回撤性能、瓣膜和输送系统的相互作用)。
(二)生物相容性
产品由瓣膜和经心尖瓣膜输送系统(包括瓣膜输送导管 和支架装载器)2 个部分组成。瓣膜为植入器械, 与循环血 液长期直接接触;经心尖瓣膜输送系统为外部接入器械,其 中瓣膜输送导管与循环血液短期直接接触,支架装载器与血 路短期间接接触。产品各部件按照 GB/T 16886 系列标准分 别进行了生物相容性评价,具体生物学试验项目详见表 3。
表 3 生物相容性试验项目表
皮肤致敏 | √ | √ |
皮内反应 | √ | √ |
热原试验 | √ | √ |
急性全身毒性 | √ | √ |
亚慢性毒性 | √ | / |
植入反应 | √ | / |
血液相容性-凝血 | / | √ |
血液相容性-体外溶血 | √ | √ |
血液相容性-血栓形成 | √ | √ |
遗传毒性 | √ | / |
结合材料安全性数据、同类产品应用史、已开展的动物 试验、临床试验,对瓣膜的亚急性全身毒性、慢性全身毒性 和致癌性进行了评价。结合产品临床接触方式、材料安全性 数据、临床使用史、动物试验数据,并交叉参考公司同类产 品的生物学试验信息对支架装载器进行了评价。经综合评 价,产品生物相容性风险可接受。
(三)生物安全性
该产品的瓣膜部分采用了牛心包, 申请人参照 YY/T 0771.1-2020 对相关生物安全性风险进行了识别,并从原材料 选取和获取、原材料和供应商管控、生产过程管控、产品处 理工艺控制、质量体系保证等方面论述了风险控制手段,同 时参照标准 GB/T 16886.20 和动物源性医疗器械注册技术 审查指导原则等要求对瓣膜的抗钙化、免疫原性和病毒灭活 等性能进行了验证,结果符合要求,相关生物安全性风险可 控。
(四)灭菌
该产品由瓣膜和经心尖瓣膜输送系统组成。其中瓣膜采 用了化学液体戊二醛溶液灭菌,输送系统采用了环氧乙烷灭 菌。申请人提供了灭菌过程确认报告,证明无菌保证水平可 达到 10-6。申请人提供了瓣膜清洗验证、相关化学物质残留 验证资料。
(五)产品有效期和包装
瓣膜和经心尖瓣膜输送系统的货架有效期均为 2 年。申 请人分别提供了瓣膜和输送系统的货架有效期验证报告,包 括产品稳定性、包装完整性和运输模拟验证。其中瓣膜采用 的是实时老化验证,输送系统采用的是加速老化验证。
(六)产品有效期和包装
申请人开展绵羊模型的动物试验研究以确认产品使用 性能、安全性和有效性。评价指标包括有效性指标(瓣膜的 急性功能、输送系统的急性性能以及瓣膜各时间点血流动力 学、瓣膜反流、跨瓣压差、瓣膜位置等影像评估)和安全性 指标(瓣膜的长期生物学反应)。试验结果表明,产品达到 预期设计要求。
三、临床评价概述
申请人选择临床试验路径进行临床评价。临床试验的目 的为评价评价申报产品的安全有效性。
临床试验的设计为前瞻性、多中心、单组目标值研究设
计,临床试验在 15 家临床机构开展,入组 142 例受试者, 其中 FAS 集 142 例,PPS 集 137 例,SS 集 142 例。
临床试验的主要评价指标为术后 12 个月的累积全因死 亡发生率以及术后 30 天主要不良事件发生率;次要评价指 标为手术成功率、植入瓣膜的性能评价、术后心脏功能评价、 术后生活质量评价;安全性评价指标为器械成功率、器械操 作性能评价、主要不良事件发生率。总随访时间为 12 个月。
临床试验结果:FAS 分析集下临床试验期间术后 12 个 月累积全因死亡发生率为 5.63%(8/142),双侧 95%置信区 间为( 1.84%,9.43%);PPS 分析集下临床试验期间术后 12 个月累积全因死亡发生率为 5.84%(8/137),双侧 95%置信区 间为( 1.91%,9.77%),置信区间上限均小于预设目标值。 FAS 中,术后 30 天主要不良事件发生率为 22.54%(32/142), 双侧 95%置信区间为( 15.66%,29.41%);PPS 中,术后 30 天主要不良事件发生率为 21.17%(29/137),双侧 95%置信 区间为( 14.33% ,28.01%),置信区间上限均小于预设目标 值。
次要评价指标:
( 1 )手术成功率:FAS 中,手术成功率为 96.48%;PPS 中,手术成功率为 97.83%。
(2)植入瓣膜性能评价:FAS 和 PPS 中,术后即刻、 术后 5 天、30 天、6 个月、12 个月,受试者均无中度及以上
反流。人工主动脉瓣有效瓣口面积均值≥ 1.90cm2,主动脉瓣 平均跨瓣压差均值≤9.42mmHg,主动脉瓣跨瓣峰值流速均 值≤2.05m/s。表明经导管人工主动脉瓣膜功能正常,达到预 期性能。
(3 )术后心功能评价:FAS 中,术后 30 天、3 个月、6 个月、12 个月,受试者 NYHA 心功能分级 I/II 级比例分别为 91.05% 、98.51% 、96.18% 、96.21%,较术前有明显改善。
(4)术后生活质量评价:本试验术后生活质量采用欧 洲五维健康量表(EQ-5D)评估。FAS 中,术前生活质量评 分为 63.21 ± 12.32,术后 30 天、6 个月、12 个月,术后生活 质量评分分别为 76.58 ± 12.94、80.07 ± 15.03、81.83 ± 13.80, 较术前有明显改善。
安全性评价:
( 1 )器械成功率:本试验器械成功率为 97.18%。
(2)器械操作性能评价:本试验器械操作性能优良率 为 99%以上,输送系统性能均能满足手术要求。
(3)主要不良事件发生率:本试验共发生 33 人次、36 例次主要不良事件,主要不良事件发生率为 23.24%。未发生 心肌梗死、冠脉闭塞、心包填塞、瓣膜血栓、严重血管并发 症。
亚组分析:符合外科手术禁忌且年龄≥65 岁受试者,FAS 集:术后 30 天主要不良事件发生率为 28.77%,95%置信区
间上限为 39.15%,满足目标值的要求;术后 12 个月全因死 亡率为 8.22%,95%置信区间上限为 14.52%,满足目标值的 要求。PPS 集:术后 30 天主要不良事件发生率为 27.14% , 95%置信区间上限为 37.56%,满足目标值的要求;术后 12 个月全因死亡率为 8.57%,95%置信区间上限为 15.13%,满 足目标值的要求。
综上, 申请人提供的临床评价资料符合目前的临床审评 要求。
四、产品受益风险判定
申请人参照YY/T 0316-2016《医疗器械风险管理对医疗 器械的应用》, 对该产品进行风险分析。对目前已知及可预 测风险采取了风险控制措施。经综合评价,在目前认知水平 上,认为该产品上市带来的受益大于风险,为保证用械安全, 需在说明书中提示以下信息。
(一)注意事项
1.一般注意事项
产品安全性和有效性未被验证于具有以下特征的患者, 医生应慎重考虑对以下情况患者进行该手术:
( 1 )未经治疗的严重冠状动脉狭窄,需血运重建;或 1 个月内发生急性心肌梗死、1 个月内置入冠状动脉支架)。
(2) 已植入人工心脏瓣膜、人工瓣环。
( 3 )合并重度的二尖瓣关闭不全或重度二尖瓣狭窄,
且需手术治疗。
(4)主动脉瓣环直径<20mm 或>33mm。
(5 )先天性单叶瓣。
(6)心尖入路无法建立。
(7)严重左心功能低下,射血分数<20%。
( 8)严重肺动脉高压(肺动脉收缩压≥60mmHg)。
(9)升主动脉直径≥5cm 或主动脉根部直径≥4.5cm。
( 10)大块钙化的主动脉瓣叶接近冠脉开口。
( 11 )冠状动脉开口位置过低或冠脉开口位置畸形。
( 12)最近 3 个月内有脑血管意外(CVA)。
( 13 )严重肾功能衰竭需要长期透析治疗。
( 14)严重肝功能损害。
( 15 )有活动性上消化道溃疡或出血。
( 16)严重凝血功能障碍。
( 17)肥厚性梗阻型心肌病主动脉瓣下狭窄(IHSS)。 2.临床选用注意事项
( 1 )应避免使用不合适的瓣膜:瓣膜过大, 瓣膜支架 过度变形导致瓣膜功能不全;瓣膜过小,不利于瓣膜支架固 定。
(2 )使用本产品的医务人员须经过我公司的专业操作 培训。
( 3 )瓣膜只能进行一次装载,在瓣膜装载过程中若出
现不良情况,应更换瓣膜。
(4)瓣膜及输送系统仅供一次性使用,不得二次使用。
( 5 )对瓣膜中的镍钛合金、钽、聚四氟乙烯、牛心包 材料过敏的患者,请谨慎使用本产品;对输送系统中的不锈 钢、嵌段聚醚酰胺、聚四氟乙烯、镍钛合金等材料过敏的患 者,请谨慎使用本产品。
3.临床使用-瓣膜及输送系统准备注意事项
( 1 )取瓣膜时,镊子不可触及瓣叶组织。
(2 )取出瓣膜后及时密封好包装瓶,避免意外接触戊 二醛。
( 3 )产品的内包装密封一旦破损或拆封未使用,应退 回厂家统一处理。
4.临床使用-瓣膜清洗注意事项
( 1 )清洗瓣膜时,清洗盆内不得放入其他物体,以免 损坏瓣叶。
(2)以上工作应在尽量接近手术时进行, 以减少污染。
5. 临床使用-瓣膜装载注意事项
( 1 )瓣膜与输送系统的装载必须由经过我司专业培训 的人员操作。
(2 )瓣膜的压握、装载过程中应保持瓣叶湿润,瓣叶 变干会影响其性能。
( 3 )装载过程中,要时刻观察瓣膜的压缩状态,防止
损伤瓣膜,及输送导管破损。
(4)若装载过程中出现鞘管损坏或其他影响后续操作 的情况,应更换输送系统。
( 5 )不应过早将瓣膜装载至输送器外鞘管中,以免长 时间压握瓣膜。
(6)瓣膜装载过程在无菌冰生理盐水中进行。
6. 临床使用-瓣膜植入注意事项
( 1 )本输送系统适用于 0.038"及 0.035"标准导丝。
(2 )在释放瓣叶夹持件前确认瓣叶夹持件底部位于患 者窦管交界和( 3 )自体瓣叶之间,避免在升主动脉内释放 瓣叶夹持件;
(4)瓣叶夹持件上的标记点指向右冠窦。
( 5 )如遇瓣叶夹持件入窦困难,可根据需求使用临时 起搏器。
( 6 )调整瓣叶夹持件位置时动作应该轻柔, 避免造成 血管、瓣叶等组织损伤,器械旋转角度不宜过大。
( 7 )若瓣叶夹持件未进入主动脉瓣窦内,请重新调整 瓣叶夹持件的位置,确保瓣叶夹持件完全入窦后方可继续释 放瓣膜。
( 8)旋转旋钮 2 前,确保外鞘管末端完全退至瓣膜支 架外。
( 9 )操作过程在影像指导下进行,避免损伤人工瓣叶
或蹭刮瓣膜支架。
( 10)撤离瓣膜输送导管前,请确认瓣膜与瓣膜输送导 管完全脱离。
( 11 )撤离瓣膜输送导管应在影像指导下进行,应注意 避免损伤人工瓣膜、瓣膜移位。
7. 临床使用-术后工作注意事项
( 1 )患者应按医生的要求定期到医院复查, 并遵守医 嘱。如瓣膜出现退化或功能不全,应由医生根据患者实际情 况采取措施。
(2)建议医生参照现行 TAVI 术后抗栓诊疗规范,根据 患者实际情况(出血风险及血栓风险)制定个体化术后抗栓 策略。
( 3 )用于诊断和治疗的心导管、介入治疗导管,伴有 损伤瓣膜的危险。
(4)钙磷代谢紊乱导致全身钙化水平高的患者可导致 瓣膜的早期钙化,术后患者应积极治疗保持血钙维持在正常 范围内。
8. 核磁共振(MR)安全性
非临床状态下的测试显示,瓣膜在特定条件下可进行核 磁共振。植入本产品的患者可以在以下情况下进行安全的扫 描:
( 1 )静态核磁共振磁场 3T 以下。
(2)最大梯度场强 42mT/m 及以下。
(3 )最大全身平均吸收率(WB-SAR)为 2.42W/kg,
15 分钟扫描。
(二)临床使用前检查警告
1.若瓣膜或输送系统已过期,请勿使用。
2.若瓣膜温度指示卡颜色异常,请勿使用。
3.若输送系统的灭菌指示标签出现异常,请勿使用。 4.若瓣膜内包装瓶损坏或泄露,请勿使用。
5.若瓣膜内包装瓶上防开启标签异常,请勿使用。 6.若输送系统纸塑袋损坏,请勿使用。
7.瓣膜内包装瓶外部为非无菌,请勿直接将内包装瓶放 置在无菌区域。
8.输送系统纸塑袋外层为非无菌,请勿直接将外层纸塑 袋直接放置在无菌区域。
(三)禁忌证
本产品对以下情况的患者禁忌使用: 1.无法耐受抗凝或抗血小板治疗。
2.感染性心内膜炎或其他活动性感染未控制。 3.左心室血栓或瓣膜赘生物。
4.未经介入或外科手术治疗的升主动脉夹层。 5.对造影剂及相关成分过敏。
综合评价意见
注册申请人申请境内第三类医疗器械注册,该申报产品 属按照《医疗器械优先审批程序》审批项目。申请人的注册 申报资料符合现行要求。依据《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》(国 务院令第 739 号)、《医疗器械注册与备案管理办法》(国 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令第 47 号)等相关医疗器械法规与配 套规章,经对申请人提交的注册申报资料进行系统评价, 申 报产品符合安全性、有效性的要求,符合现有认知水平,建 议准予注册。
2025 年 1 月 24 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