受理号:CQZ2401233
医疗器械产品注册技术审评报告
产品中文名称:经导管二尖瓣夹系统
产品管理类别:第三类
申 请 人 名 称:杭州端佑医疗科技有限公司
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 医疗器械技术审评中心
目 录
基本信息 3
一、申请人名称 3
二、申请人住所 3
三、生产地址 3
技术审评概述 4
一、产品概述 4
二、临床前研究概述 5
三、临床评价概述 8
四、产品受益风险判定 10
综合评价意见 18
基本信息
一、申请人名称
杭州端佑医疗科技有限公司
二、申请人住所
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新街街道建设四路 4083 号新街科 创园 C 座 306 ~ 309 室
三、生产地址
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新街街道建设四路 4083 号新街科 创园 C 座 306 ~ 309 室
技术审评概述
一、产品概述
(一)产品结构及组成
经导管二尖瓣夹系统包括夹合器、输送系统和稳定器三 个部分。输送系统由递送系统和可调弯指引鞘组组成。该产 品经环氧乙烷灭菌,一次性使用, 货架有效期 3 年。
(二)产品适用范围
该产品采用经皮方式,适用于经心脏团队评估后认为存 在外科手术高风险, 且二尖瓣瓣膜解剖结构适合的退行性二 尖瓣反流(MR≥3+)患者。这些患者的基础疾病不应影响降 低二尖瓣反流后带来的临床受益。该类心脏团队成员需要包 括有二尖瓣手术经验的心脏外科医生和有二尖瓣疾病治疗 经验的心脏疾病专家。该产品由接受过心脏介入导管技术 (包括经房间隔穿刺术)培训并经过准确使用本器械系统相 关培训的临床医生使用,还需要具备一名心脏超声专科医生。
(三)型号/规格
表 1 型号规格列表
部件名称 | 型号规格 |
夹合器 | TMrCLAMP 、TMrCLAMP-M、 TMrCLAMP-S |
输送系统 | 递送系统 | TMrDCS |
可调弯指引鞘组 | TMrSGS |
(四)工作原理
该产品包括夹合器、输送系统和稳定器三个部分,其中, 输送系统由递送系统和可调弯指引鞘组组成,夹合器预装配 在递送系统上。本产品借鉴外科缘对缘的术式,采用介入方 式,利用输送系统将植入器械-夹合器,经股静脉入路、房间 隔穿刺的方式送入左心房,通过输送系统的手柄控制夹合器 对脱垂的瓣叶进行夹合,消除瓣叶脱垂,从而实现瓣膜反流 的减轻或消除。
二、临床前研究概述
(一)产品性能研究
1.产品技术要求研究
产品技术要求研究项目见表 2。
表 2 产品技术要求研究项目摘要
序号 | 部件 | 性能要求 | 结论 |
1 | 夹合器要求 | 2.1.1 尺寸 | 合格 |
2 | 2.1.2 外观 |
3 | 2.1.3 夹合器各部件之间的连接强度 |
4 | 2.1.4 弹性恢复能力 |
5 | 2.1.5 器械展开力 |
6 | 2.1.6 夹子开闭力 |
7 | 2.1.7 瓣叶夹闭性能 |
8 | 2.1.8 瓣叶拉脱力 |
9 |
| 2.1.9 夹合器夹持性能及抗脱落力 |
|
10 | 2.1.10 夹合器相变温度 Af 点 |
11 | 2.1.11 夹合器腐蚀敏感性 |
12 | 2.1.12 夹合器表面粗糙度 |
13 | 2.1.13 重复夹合性能 |
14 | 2.1.14 化学性能 |
15 | 2.1.15 微生物 |
16 | 2.1.16 不溶性微粒 |
17 | 递送系统要求 (物理性能) | 2.2.1 尺寸 | 合格 |
18 | 2.2.2 外观 |
19 | 2.2.3 无泄漏 |
20 | 2.2.4 止血性 |
21 | 2.2.5 连接强度/断裂力 |
22 | 2.2.6 扭转结合强度 |
23 | 2.2.7 耐腐蚀性 |
24 | 2.2.8 座 |
25 | 2.2.9 排空性 |
26 | 2.2.10 器械兼容性 |
27 | 2.2.11 夹合器和递送系统的性能 |
28 | 2.2.12 化学性能 |
29 | 2.2.13 微生物 |
30 | 2.2.14.不溶性微粒 |
31 | 可调弯指引鞘组 要求(物理性 能) | 2.3.1 尺寸 | 合格 |
32 | 2.3.2 外观 |
33 | 2.3.3 表面润滑性 |
34 | 2.3.4 无泄漏 |
35 | 2.3.5 止血性 |
36 | 2.3.6 连接强度/断裂力 |
37 | 2.3.7 扭转结合强度 |
38 | 2.3.8 耐腐蚀性 |
39 | 2.3.9 座 |
40 | 2.3.10 排空性 |
41 | 2.3.11 器械兼容性 |
42 | 2.3.12 可调弯指引鞘组的模拟使用性能 |
43 | 2.3.13 化学性能 |
44 |
| 2.3.14 微生物 |
|
45 | 2.3.15 不溶性微粒 |
|
46 | 稳定器 | 2.4.1 外观 | 合格 |
47 | 2.4.2 尺寸 |
48 | 2.4.3 扭矩 |
49 | 2.4.4 固定座与手柄固定力 |
50 | 2.4.5 固定座与导轨固定力 |
51 | 2.4.6 产品的模拟使用性能 |
52 | 2.4.7 环氧乙烷残留 |
53 | 2.4.8 微生物 |
2.产品性能评价
产品性能评价包括模拟使用、疲劳性能、疲劳耐久、有 限元分析、稳态泄露、流体力学、CFD 、MRI 兼容性研究、 镍离子析出、电偶腐蚀等。针对输送系统、二尖瓣夹系统, 亦开展了相应的性能验证。
(二)生物相容性
该产品组成中,夹合器为植入物,属于与循环血液持久 接触器械;输送系统(包括递送系统和可调弯指引鞘组)为 外部介入器械,与人体循环血液短期接触,稳定器不与人体 接触。
申报人按照 GB/T 16886 系列标准进行了生物相容性评 价,产品的生物相容性风险可接受。其中,夹合器选择开展 的生物学试验项目包括:细胞毒性、皮肤致敏、刺激/皮内反 应、热原、全身毒性(急性)、亚慢性毒性(亚急性毒性)、 遗传毒性、植入反应、血液相容性。输送系统的生物学试验
项目包括:细胞毒性、皮肤致敏、刺激/皮内反应、热原、全 身毒性(急性)、血液相容性。
(三)灭菌
申报产品无菌状态提供,采用环氧乙烷灭菌。
申请人提供了灭菌确认报告,证明无菌保障水平为 10-6。 环氧乙烷残留量不大于 10μg/g。
(四)产品有效期和包装
该产品货架有效期为 3 年, 申请人采用加速老化的研究 方式,进行了有效期验证,验证内容包括产品稳定性、包装 完整性和模拟运输验证等。
(五)动物研究
申报人开展了两次猪模型动物试验研究,第一次为单组 试验,观察期为 90 天,第二次为对照试验,观察期为 180 天。 通过动物试验对产品的安全性、有效性和可操作性进行了验 证,通过大体解剖观察、超声检查、造影检查、组织病理切 片观察等对器械进行相应的评价,证实了产品达到预期设计 要求。
三、临床评价概述
该产品采用临床试验路径进行临床评价,采用前瞻性、 多中心、单组目标值试验设计, 以验证该产品的安全性及有 效性。试验共入组 123 例受试者。
主要有效性评价指标为:术后 1 年治疗成功率(术后 1 年随访时无死亡、无因二尖瓣功能障碍导致的外科二尖瓣相 关手术、二尖瓣反流≤2+)。
次要有效性评价指标为:即刻手术成功率、术后因二尖 瓣功能障碍导致的外科手术的发生率(出院前、术后 30 天、 术后 6 个月、术后 1 年)、术后 NYHA 心功能 I 级或 II 级的 比率(术后30 天、术后 6 个月、术后 1 年)、心血管病再住院 发生率(术后30 天、术后6 个月、术后 1 年)。
安全性评价指标包括主要不良事件(MAE)发生率(出 院前、术后 30 天、术后 6 个月、术后 1 年)、全因死亡率 (出院前、术后 30 天、术后 6 个月、术后 1 年)和心源性死 亡率(出院前、术后 30 天、术后6 个月、术后 1 年)。
该临床试验共在 23 家临床机构开展,纳入统计全分析 集(FAS)共 123 例,符合方案集(PPS)共 112 例。
试验结果显示:
1.主要有效性评价指标
FAS 集中,采用Kaplan-Meier 生存分析法估计术后 1 年 治疗成功率为 92.68%,95%置信区间[88.08%,97.29%]的下 限大于预先设定的目标值,研究达到主要终点。
PPS 集中,采用Kaplan-Meier 生存分析法估计术后 12 个 月治疗成功率为 96.43%,95%置信区间[92.99%,99.87%]的 下限大于预先设定的目标值,研究达到主要终点。
2.次要有效性评价指标
试验产品术后即刻手术成功率为 99.11%。
术后 30 天、6 个月、1 年因二尖瓣功能障碍导致的外科 手术的比率分别为 0.89% 、0.89% 、0.89%。
术后 30 天、6 个月、1 年 NYHA 纽约心功能 I 级或 II 级的比率分别为 84.68% 、87.39% 、96.36%。
术后 30 天、6 个月、1 年心血管病再住院发生率分别为 1.79% 、4.46% 、9.82%。
3.安全性评价指标
术后 30 天、6 个月、1 年主要不良事件(MAE)率分别 为 1.63% 、8.13% 、9.76%。
术后 30 天、6 个月、1 年全因死亡率分别为 0 、0.81%、 2.44%。术后 30 天、6 个月、1 年心源性死亡率分别为 0 、 0.81% 、0.81%。
综上,临床评价资料符合目前临床审评要求。
四、产品受益风险判定

该产品临床使用为适用人群带来的主要受益为:适用于 经心脏团队评估后认为存在外科手术高风险,且二尖瓣瓣膜
解剖结构适合的退行性二尖瓣反流(MR≥3+)患者,实现其 二尖瓣反流程度的降低。
该产品临床使用可能为适用人群带来的主要风险为: 不 恰当的超声引导或夹合操作以及适应证选择可能会导致二 尖瓣瓣叶损伤、二尖瓣单边脱落、二尖瓣狭窄、转外科二尖 瓣手术等不良事件。
根据申请人提供的申报资料,经综合评价,在目前认知 水平上,认为该产品的上市为适用人群带来的受益大于风险。 但为保证用械安全,基于对主要剩余风险的规避, 需在说明 书中提示以下信息。
(一)产品适用范围
该产品采用经皮方式,适用于经心脏团队评估后认为存 在外科手术高风险, 且二尖瓣瓣膜解剖结构适合的退行性二 尖瓣反流(MR≥3+)患者。这些患者的基础疾病不应影响降 低二尖瓣反流后带来的临床受益。该类心脏团队成员需要包 括有二尖瓣手术经验的心脏外科医生和有二尖瓣疾病治疗 经验的心脏疾病专家。
该产品由接受过心脏介入导管技术(包括经房间隔穿刺 术)培训并经过准确使用本器械系统相关培训的临床医生使 用,还需要具备一名心脏超声专科医生。
(二)警示及注意事项
1.解剖结构考虑
为了获得最佳治疗效果,应考虑以下患者解剖结构特征。 尚未确立超出这些情况范围的经导管二尖瓣夹使用安全性 和有效性。超出这些情况范围的使用可能会干扰经导管二尖 瓣夹植入物的植入或二尖瓣瓣叶的捕获。
主要反流束是非连合的反流束。如果存在二次反流, 则必须将其视为无临床意义;
二尖瓣面积≥4.0cm2;
夹持区域确保钙化最少;
在夹持区域没有明显的瓣叶裂隙或瓣叶穿孔;
连枷间隙< 10mm;
瓣叶厚度≤5mm;
后叶活动没有严重受限;
后叶长度>7mm。 2.注意事项
在使用产品前,请仔细阅读所有使用说明,注意说明书 中所有的警示和注意事项。
( 1 )患者选择
外科手术高风险原发性(退行性) 二尖瓣反流由于存在 一种或多种下述手术风险因素,根据心脏团队(包括二尖瓣
手术经验的心脏外科医生以及具有二尖瓣疾病经验的心脏 病专家) 的临床判断确定外科手术带来的高风险。
1 )患者 30 天 STS 预测的手术死亡率风险评分
≥8%视为可能接受二尖瓣置换术,或
≥6%视为可能接受二尖瓣修复术;
主动脉钙化或升主动脉的广泛钙化;
身体虚弱(通过心脏医生咨询亲自评估);
复杂性胸腔;
严重肝脏疾病/肝硬化(MELD 评分>12);
重度肺动脉高压(收缩期肺动脉压>2/3 系统血压);
手术相关障碍(如:胸廓畸形,心包粘连,开胸手术 史等);
其它异常情况,如右心室功能不全伴严重三尖瓣反流、 恶性肿瘤化疗、大出血体质、无法移动、艾滋病、严 重痴呆、高误吸风险、内乳动脉(IMA)受损高风险 患者等。
2)对于 LVEF<20%或 LVESD>60mm 的禁忌证高风险 退行性二尖瓣反流(DMR)患者,没有与安全性或有效性相 关的供评价数据。只有满足 DMR 二尖瓣夹适应证时,才能 使用本产品。
(2)一般注意事项
1 )经导管二尖瓣修复术只能在紧急情况下有条件能立 即进行二尖瓣外科手术的医院中进行。
2 )应由接受过经导管二尖瓣夹系统植入培训的专业人 士来完成手术操作。
3 )应由心脏团队成员及麻醉团队成员共同评估患者的 麻醉策略及术中麻醉监控及调整,根据手术过程实时调整患 者血压及潮气量等对植入有影响的指标。
4 )禁止将经导管二尖瓣夹系统的任一部件接触有机溶 剂,例如乙醇等。
5 )禁止导管中进入空气。
6)禁止使用任何已经损坏的夹合器或输送系统,禁止试 图修复受损的夹合器或输送系统。
(3 )植入前注意事项
1 )使用前仔细检查包装,为确保产品无菌,产品外包装、 内包装已打开或破损的不可使用;使用前仔细检查产品有效 期,超过使用有效期或未标记有效期的产品禁止使用。
2)在包装中取出输送系统时应轻拿轻放,在包装中取出 导管时应避免导管扭结,避免夹合器受压或刮蹭, 导致夹合 器变形或缝线、覆膜损坏。

3)经导管二尖瓣夹系统仅供一次性使用,禁止再次重复 使用、再次加工处理或再次灭菌后使用。
(4)植入过程中注意事项
1 )防止手套粉末对夹合器和输送系统的污染。
2)防止气体进入输送系统。
3 )多次捕获及释放的操作注意事项
瓣叶捕获阶段:瓣叶夹持长度不够、或夹持的两片瓣叶 扭曲错位,可能会导致瓣叶脱出-造成 SLDA 或瓣叶闭合后产 生非预期返流,需提起两个夹子释放瓣叶,重新捕获,直至 瓣叶捕获最优。多次捕获可能会造成器械或瓣叶损伤,如需 重新捕获,请实时根据术中影像评估器械及瓣叶发生损伤的 风险,尤其当重复捕获超出 10 次时。
夹合器闭合阶段:如通过医学影像判断,发现仍有部分 瓣叶脱垂或返流程度减轻不理想,可以根据残余脱垂范围或 返流束形态选择植入第二枚夹合器或重新夹合瓣叶。当重新 夹合瓣叶时,需首先将控制线滑块拉至底部,释放瓣叶,打 开捕捉臂(注意:需先释放瓣叶再打开捕捉臂,否则有可能 损伤瓣叶),并重新定位,再次进行瓣叶捕获及瓣叶闭合步 骤。多次捕获可能会造成器械或瓣叶损伤,如需重新夹闭, 请实时根据术中影像评估器械及瓣叶发生损伤的风险,尤其 当重复捕获超出 10 次时。
4)一旦释放开始,建议不要对夹合器进行回收。使用输 送系统回收夹合器可能会造成导管的机械损伤、心肌损伤、
血管并发症、瓣膜功能障碍(包括器械位置不当)、栓塞、 中风和/或外科手术。
5 )撤除导管前需确保夹合器已完全解脱。
(5 )植入手术后注意事项
1 )术后,根据需要为患者提供适当抗生素用于预防心脏 瓣膜感染和心内膜炎。
2)术后, 主管医生根据相关指南、共识或中心指导原则 提供抗凝和/或抗血小板治疗。
3 )大量造影剂可能造成肾功能衰竭。术前, 测量患者肌 酸酐水平;术中,控制造影剂用量。
4)手术在 X 射线透射中进行。X 射线透射对皮肤存在 辐射损伤的风险。
5 )术后,病历中注明医生和患者联系的信息。 3.出院药物治疗及住院指导
必要时,通过经导管二尖瓣夹系统实施二尖瓣修复术后, 可以短期进行抗凝治疗。根据医院的指导,给以抗凝剂和其 他药物进行治疗。如有必要,至少在手术后第一个月或更长 时间,建议患者限制自己进行重体力活动。
(三)禁忌证
本产品对以下情况的患者禁用:
1.对镍钛合金、造影剂及相关成分过敏或抵抗者;
2.瓣叶解剖不利于二尖瓣夹的置入,包括但不限于严重 二尖瓣及瓣环钙化、二尖瓣瓣口面积不足、既往有二尖瓣手 术史、二尖瓣风湿性病变等;
3.心腔内、下腔静脉(IVC)或股静脉存在血栓的患者;
4.存在下腔静脉滤器、腔静脉系统迂曲梗阻等入路障碍 的患者;
5.存在抗栓治疗禁忌;
6.不宜进行手术的情况,如存在感染、未纠正的心源性 克、急性肺水肿、活动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等;
7.存在心内占位、赘生物或肿块的患者; 8.存在经房间隔穿刺禁忌证的患者;
9.存在经食道超声心动图检查禁忌证的患者; 10.存在麻醉禁忌证的患者。
综合评价意见
申请人的注册申报资料符合现行要求。依据《医疗器械 监督管理条例》(国务院令第 739 号)、《医疗器械注册与 备案管理办法》(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令第 47 号)等相关 医疗器械法规与配套规章,经对申请人提交的注册申报资料 进行系统评价, 申报产品符合安全性、有效性的要求,符合 现有认知水平,建议准予注册。
2025 年 1 月 27 日